天天看點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順治十八年(1661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因為天花去世。

順治皇帝在去世前,确定皇三子玄烨為自己的繼位人,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同時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為輔政大臣,全力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順治皇帝一生共誕育了八位皇子,其中皇長子牛鈕以及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榮親王都是出生後不滿一歲就早殇了,是以在順治去世、康熙登基的時候,還有六位順治皇帝的皇子皇子在世,分别是:皇二子福全;皇三子康熙皇帝玄烨;皇五子常甯;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幹。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順治十八年(1661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這段時期稱之為“四大臣輔政時期”以及後來的“鳌拜專政時期”,此時的康熙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是實際的權力卻掌握在權臣鳌拜的手中,期間全國上下及宮中内外的大小事務皆有鳌拜等人輔政署理,康熙皇帝并沒有實際的權力。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這才将權力收歸到自己手中。

而在這八年中,康熙先後失去了兩位親兄弟,即:

順治皇帝的第六子奇绶,于康熙四年幼殇,年僅7歲;

順治皇帝的第八子永幹,與康熙六年幼殇,年僅8歲。

此時除了康熙皇帝之外,在世的順治皇帝的皇子也僅僅生下了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甯、皇七子隆禧三個人了。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康熙皇帝對于自己的這些親兄弟,可以用“兄弟情深、君臣和諧”來形容。

先來說說這其中年齡最小的順治皇七子隆禧。

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僅15歲的隆禧就被康熙皇帝冊封為純親王,之後還分給佐領。在隆禧病重期間,康熙皇帝親自前往探望,并安排禦醫進行診治,隻是隆禧天命不假,年僅20歲的他在康熙十八年(1669年)去世,康熙皇帝非常悲痛,特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安排其子富爾祜倫襲承其爵位。

另外兩位順治皇子福全和常甯,不僅僅是康熙非常信任的兄弟,更是康熙極為倚重的大臣和将領。

康熙即位後,于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福全為裕親王,命參與議政,在平三藩,兩征準噶爾都建功立業,成為了康熙最為信任的宗室親貴。特别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親授福全撫遠大将軍,命其帥兵征讨噶爾丹,皇長子胤禔、大國舅佟國綱等一衆皇親國戚都在軍中效力,足見康熙對于福全的儀仗與信任。雖然福全大軍于烏蘭布通大敗叛軍噶爾丹,但因佟國綱的戰死以及福全未能組織追擊緻使噶爾丹逃走,而被康熙罰俸降職,後又恢複官職,繼續随康熙帶兵出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病故,終年五十歲,谥憲。福全死後,康熙帝特命畫工精繪一張像,為康熙帝與福全并坐于桐蔭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圖寄以衷腸,表示了對福全的思念之情。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康熙的另外一位兄弟常甯,也在是康熙十年(1671年)就被康熙封為了恭親王。與福全一樣,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戰争中,常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康熙封自己的弟弟常甯為安北大将軍,統領西路軍出喜峰口,與康熙、福全的大軍齊頭并進,共同迎戰噶爾丹,為康熙最終平定噶爾丹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常甯的大女兒也是從小寄養在皇宮之中,後來還被封為了固倫純禧公主,“固倫公主”是本應隻有皇後所生嫡公主才有的封号,這也足可見康熙對于常甯的看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常甯病故,終年四十六歲,而他的去世日期與他的兄長福全僅僅相差了十多天。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康熙與他的兄弟之間保持了非常親密而又友好的關系,成為一段佳話。

康熙與其兄弟們保持了非常和諧的關系,特别是與福全和常甯,也算是“君臣兄弟”的佳話,一方面在于康熙與他的兄弟們均為庶妃所生,從小成長在一起,關系本就非常密切,加上康熙非常好的貫徹了“仁德”治天下,對其兄弟也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和器重;而另一方面,康熙的這兩位兄弟福全和常甯對于康熙也是忠心耿耿,例如福全從小就立下了“願為賢王”的立場,一直以來沒有觊觎皇位,而是盡職盡責的為康熙皇帝效命。

也正是因為康熙皇帝與他的兄弟們的共同努力和維護,才有了他們之間非常親密而又和諧友好的關系,成就了“君臣兄弟”的佳話,也成為了“康熙盛世”得以開創的重要因素。

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後,他的兄弟們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