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财經 吳培軒
長期沉默的涼茶行業最近又引起了另一個嗡嗡聲。
一邊是加朵6月24日的一份公告,其中稱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了廣藥集團對"酒xxx怕火"系列廣告語言的再審申請,這意味着加朵可以繼續使用這一口号。我不知道加朵和王老吉這兩個已經撕裂了十年的行業巨頭,還能停多久。
另一方面,廣州市番禺區警方近日查獲了11家非法添加西藥成分的涼茶店,其中大部分是私人小作坊。一直打着"傳統"旗号的線下涼茶店,暴露出混亂的一面。
具有悠久曆史的嶺南特色涼茶,在功效和口感上難以完成,新茶店搶餐下雙重打擊,到底涼了?

傳統涼茶店。圖檔來源:Tumon Creative
<h5>私人講習班集體遭到"嚴重毆打"</h5>
"你伸出舌頭,我看看?"
在快速瞥了一眼《泰晤士報》财經記者的舌頭後,涼茶店的老闆熟練地說:"你太濕了,隻能喝除濕,我建議你喝兩天,否則就沒用了。"
在嶺大,沒有人能逃脫所謂的"濕"攻擊。說得最多的,除了中藥,大概就是賣涼茶的人。
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根據中醫理論,當地人體内"濕度"較多。根據各種醫學書籍和全年治療疾病的經驗,當地醫生逐漸提出了一些常用的中藥配方,用這些配方制成的湯被稱為"涼茶"。
是以涼茶既不是涼茶也不是茶,它實際上是一種中藥。
據行業公開統計,2018年中國涼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70億元。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鵬近日在接受時代金融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涼茶市場發展有所放緩,目前市場規模仍維持在400億元左右。
現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涼茶是旺老吉、加朵寶等這類功能性飲料,它們占據了涼茶市場的一半,另一半,屬于嶺南地區遍布街頭的涼茶店。
2006年5月28日,廣東涼茶成功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此後罐裝涼茶飲料銷量一度超過可口可樂。
對于嶺南本地人來說,他們認為街頭涼茶店賣的是正宗的涼茶,而不是罐裝涼茶飲料——畢竟,與這些中草藥茶相比,王老吉更像是糖水。
然而,傳統的涼茶店因添加西藥而一再爆發醜聞。
近日,廣州市番禺區警方還調查了11家非法添加西藥的私人作坊式涼茶店,包括中村城城涼茶店、麗來涼茶店、廣和堂涼茶店等。
飲料行業專家陳偉7月2日向《泰晤士報》财經透露,民營涼茶店增一些西藥有着悠久的曆史,"這是行業分規,因為加了消炎藥後,效果真的好多了,真的想談療,涼茶效果肯定不如西藥。"
7月7日,時代财經走訪廣州市番禺區沙頭新村一家名為百福堂的涼茶店,店員主動宣布其涼茶沒有添加西藥成分。"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十多年了,我們一直在商店裡,如果涼茶在五六個小時内沒有售罄,它就會被倒出來。
店員說,番禺區藥品監督管理局檢查非常嚴格,大約四分之一會檢查一次,現在開的涼茶店都是合規的。
時代金融指出,在這家涼茶店泛黃的牆上,貼着"番禺區涼茶事業機關守法經營承諾"。牆上還挂着一條宣傳橫幅——"這種涼茶用純中草——苦。店員說,是FDA在檢查過程中挑選出"藥物"這個詞,"他們(FDA)說他們不能寫'藥物'這個詞。"
Bafta涼茶店張貼的标志。圖檔來源:時代金融
店員告訴時代财經,疫情爆發後生意較好,但受近期"西藥事件"影響,生意已經下滑。
時代财經在沙頭看到了最年輕的涼茶店"香草館",開業僅三個月。店員說這家店做得很好。"在市場供應商開始之前,我會來喝一杯涼茶。等到工作或周末,幫助更多的年輕人。每天都有一位女客人要買五朵花茶,買一杯還會打包一杯帶走。每天還有一個男孩喝熱茶。"
涼茶在藥店的價格從3到11片不等,除了涼茶還有糊狀、龜膏、綠豆沙等食品,并提供外賣服務。
"我們的藥不是打一拳,都是自己掏鍋,不會放西藥,不怕人查。我早上六點去商店,開始做飯。店員指着門口的一個塑膠桶,裡面裝滿了爐渣。
雖然涼茶店都在推廣功效和品質,但對于實際功效,沒人敢真正打包門票。
在廣州從事中醫工作的廖遠(化名)7月2日告訴時代财經:"涼茶作為中藥,它有一定的療效,但因人而異,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飲用。畢竟,現在人們的體質因為飲食習慣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而不同。雖然嶺南地區又濕又熱,但經常飲酒很可能導緻身體失衡。"
<h5>繁榮不再是</h5>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涼茶品牌,我們絕對不會這樣做!"
7月1日晚,在談及增西藥事件時,番禺城大橋分店TheRon春園(以下簡稱"創意春園")老闆馬女士告訴時代财經。
戚姐說,作為連鎖涼茶店的品牌,春園有統一的配方,廠家會精心配備每一劑所需的中草藥,打包送往店面,由店員在店裡現出鍋。
琪姐對時代财經說,"店裡大部分涼茶需要客人提前預訂,但喜歡'濕茶'、'熱排毒茶'這種多買涼茶的人,我會準備一兩劑,對需求卻沒有訂的客人。此外,她說,她需要"定期去佛山教育訓練基本的中醫知識",這樣客人就可以買到可以"治病"的涼茶。
時代金融指出,春園涼茶的價格并不便宜,從16元到93元不等,其中最貴的是女性卵巢的維護"玉竹佛手",一個月的治療需要2080元。
琪姐對涼茶生意的前景非常樂觀,她認為"很多人都有一些小病,不想去醫院,甯願選擇喝一杯涼茶。"
時代财經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涼茶連鎖店都像齊姐一樣對自己的行業充滿信心。
在廣州最繁華的天河商圈進駐了好幾年的李恩涼茶,并沒有被附近相繼湧現的網紅茶店逼退。LiEn涼茶的老闆覺得涼茶是不可替代的。"我和年輕人一起,他們中午不買可口可樂,而是過來喝杯涼茶。
涼茶門前的年輕人來來去去。老闆相信涼茶會留住這些時髦的顧客。
據她介紹,店裡的涼茶是從品牌端來的商品,有統一的配方,進店簡單加熱即可。
林恩涼茶店。圖檔來源:時代金融
在街上制作涼茶的日子正在慢慢過去。
徐七秀涼茶,同一家連鎖專營店,其營銷部負責人2位接受時代金融采訪時表示,徐其秀也為店鋪提供了自己制作的配方,但由于制作過程中的個人習慣差異很大,導緻涼茶品質不同,進而在工廠統一加工, 制成固體谷物飲料和沖泡茶,使商店經過簡單操作即可出售。
負責人對涼茶市場也充滿信心。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人們對中藥的認識越來越高,我們對健康的重視将使涼茶市場重新煥發活力,"現在的中國商品隻是紅色,涼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當談到涼茶店是否應該改造時,負責人會問:"為什麼這個市場這麼好?"
與番禺被那些私人小作坊調查的相比,連鎖涼茶店背後的品牌和廠家做支援,品質有一定的保證,也能得到更多的顧客。
他們似乎發展得很好,但也面臨着困難。
時代财經此次走訪看到,涼茶店的客流和一長串的網紅奶茶店相去甚遠。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鵬7月6日在接受時代金融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線下涼茶店整體發展呈現下行趨勢,原因有二:"一是發展線下門店的大品牌,産品相同,口感和功效相似,産品差異化優勢不明顯;
據《泰晤士報》财經調查,黃振龍和徐啟秀都的連鎖涼茶店聲稱在嶺南有數千家分店,但這些涼茶店往往位于商圈附近的街道和小巷,從未涉足過租金高企的大型商場。
在消費者的印象中,涼茶店的數量近年來也大幅下降。
在體育西路辦公樓上班的燕雲(化名)上,涼茶店的紅色印象在2010年之前還卡住不上,如黃振龍、徐啟秀、鄧老涼茶等店面随處開花。
當時還在上國中,尹雲每周至少喝兩三杯黃振龍的"玉涼茶"。7月2日,在接受時代金融采訪時,她正在黃振龍旗下的廣州體育西路店買甘蔗汁。
"當時買涼茶就像現在買奶茶一樣,是一種趨勢。有時我不想喝涼茶,我去涼茶店買一杯甘蔗汁或椰子汁。但這些連鎖涼茶店現在很少見了。他就是這麼說的。
高昂的租金、同質化的産品、不斷減少的門店數量,更令人擔憂的是,涼茶店正努力走出嶺南。
<h5>在接縫中生存</h5>
在天河區高峰時段,路人匆匆忙忙地在街上開起了鄧老涼茶店,沒有吸引到年輕的上班族。
在《時代周刊》的财務通路中,店員熱情地前來問出了什麼問題。經過兩次"協商",店員得出了"火"的結論,并建議記者喝幹淨的肝茶。菜單上,除了各種傳統的涼茶外,還有一些流行的"甜茶"。據店員說,"這是最近一兩年開發的新産品。"
鄧老涼茶,因為其創始人鄧鐵濤在2003年應對SARS爆發後聲名鵲起,不僅早日布局了罐裝飲料市場,還大力發展線下涼茶店。據鄧老官網報道,早在2006年,其連鎖店就已經超過400家,并開始向北轉移。
然而,14年後,時代财經在熱門評論上搜尋了北京地區,隻有一個搜尋結果 - 鄧老涼茶(鶴生惠店)。
根據和生彙的官方公衆号,這是鄧老涼茶在北京的第一家門店,要到2019年8月底才會開業。北京首家店以接近年輕人最愛的網眼風格進行裝飾:以天然綠色為主色的香槟金,中藥草元素為柔和設計,還設定了休閑就餐區供顧客"打卡"。
此外,鄧老涼茶改變了涼茶傳統,主要有"保健茶"概念。在流行的評論中,香茅桃,黑糖手工制作的芋頭圓,黑芝麻米糖漿被選入客戶推薦菜單。
據悉,鄧老涼茶找到創意團隊重新更新品牌VI。
鄧老涼茶新飲。圖檔來源:鄧老草茶 北京和盛惠微信 公衆号
據《經濟日報》報道,僅近10年來,僅在廣東市場就有不少于60個涼茶品牌,其中王老吉和加朵在罐裝涼茶市場,合計份額高達95%。黃振龍,以及鄭等其他罐裝涼茶品牌,隻能分享剩下的5%的"殘湯"。
2019年,與母公司大理食品集團(3799.香港)收入按年上升2.5%至人民币213.75億元。但關于涼茶,大理食品的年報隻說"2019年涼茶市場整體增長乏力,涼茶業務在面臨挑戰時保持了市場佔有率",并未提及具體銷售和市場佔有率。
7月2日,時代金融在其官方網站上撥打了固定電話,但對方表示"編号錯誤"。其全國熱線也無法接通。
有不少品牌急于将涼茶飲料市場一塊市場,結果也是悲觀的。
翔學藥業(300147.SZ)于2007年推出上清飲料,宣布要成為涼茶第二大品牌,但表現并不理想,2011年陷入雲端停擺。
2015年,合富醫藥(600079。SH)推出了查莫三花涼茶,并計劃在三年内銷售10億。但在2018年與投資者的互動中,《人民醫學》表示,"涼茶業務不是以公司為中心的項目,業務已被剝離。"
2016年,百年老湯潤堂也曾嘗試引進黃罐涼茶,逐漸消失。
在功能性茶飲料中,大多數涼茶企業都隻是三明治生存。
<h5>尴尬的巨人</h5>
位于涼茶産業金字塔頂端的王老吉和加朵,或許更能代表涼茶産業的未來。但兩個"大佬"十年來一直忙于撕裂對方。
直到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了廣州藥業集團對"酒xxx怕火"系列廣告語的再審申請,加朵與王老吉的糾紛暫時結束。
在過去的十年中,強大的Gadot和王老吉一直在争奪霸權,給中國的涼茶市場帶來了一個光明的時刻。
根據前瞻性行業研究所的資料,2012年是涼茶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年,增長率為16.7%,但此後開始下降,2015年降至個位數,僅為9.7%。
此外,與奶茶、檸檬茶等茶相比,涼茶消費場景相對單一。朱丹朋在接受時代金融采訪時表示,涼茶功能性飲料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餐廳火鍋店。
王健林近年來的一大舉措是拓寬銷售管道。其公司白雲山(600332。SH)2019年年報顯示,"王老吉草本涼茶産品需求與季節有一定關聯,在炎熱的天氣裡銷量會增加。同時,集團大力開拓各大節日禮品市場銷售管道,使王老吉涼茶在各大節日銷售中。"
在廣州番禺一家超市的貨架上,涼茶的品類很少。圖檔來源:時代金融
此外,東莞證券在2019年11月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作為白雲山健康闆塊的主力軍,王老吉在涼茶市場占據了70%以上的出貨端市場,未來王老吉更注重管道競争,而不是純涼茶市場競争。
朱丹鵬告訴時代财經,王老吉禮品歸因這個管道在北方市場做了很好的工作,對于王老吉的全年銷售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讓它實作了全年銷售。
不過,平安證券在2月份的一份調研報告中表示,"一些以涼茶為代表的飲料,在春節禮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減少了對社交和禮品的需求。"
涼茶發展到現在,情況有些尴尬。
傳統涼茶店堅持傳統無法創新,功效和口感難以翻倍。傳統的涼茶店,曾經在街上無處不在,被奶茶店所取代,也因為人少,無法走出嶺南地區。
王老吉、加朵為了擴大消費人群,口味不得不向一般飲料靠攏,變得不像涼茶,而更像糖水,但即便如此,在市場上也越來越難以與其他飲料競争。是以尋求改變經營方向,擴大消費場景,卻遭遇了疫情。
涼茶迫切需要創新和轉型,如果你不想完全"冷靜"下來。
你有多久沒有喝涼茶了?
近一周
超過一周,少于一個月
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
三個月以上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喝過酒了
從不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