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南隅有座著名監獄,因著名戲劇《玉堂春》中女主角原型蘇三曾在此受審、監禁,而又稱“蘇三監獄”。蘇三的動人故事,給這座監獄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蘇三監獄

2021年8月4日,我們來到洪洞縣參觀了這座明代監獄,還有距監獄不遠處的關帝廟,二者相距離約500米,據說當年蘇三曾在這裡求得一簽,最終如願以償,被後人傳為佳話,故關帝廟俗稱蘇三還願處。關帝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玉堂春》故事初見于明人馮夢龍編撰的白話小說《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後被改編成多種戲劇,以平劇最為著名,特别是那句“蘇三離了洪洞縣,将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内顫,過往的君子聽我言:那一位去把南京轉,替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者蘇三把命斷,來者變犬馬我當報還……”曲調優美,傳唱極廣。

蘇三,北直隸大同府人士,原名周玉潔。因當地連年荒旱,無以為生,其父周彥享将其賣給北京本司院樂戶(妓院)蘇淮(又名“一秤金”),從此改姓蘇,取花名“玉堂春”。因在樂戶衆姐妹中排行第三,故叫蘇三。後與禮部尚書三公子王景隆(戲劇中的王金龍)相識,明誓終身。沉湎于情愛中的王景隆花光了随身攜帶的銀兩,被妓院老鸨趕了出去。蘇三不肯再接客,老鸨便将她以一千金的價格賣給了馬販子沈洪(即沈延林)。蘇三被迫跟随沈洪回到洪洞縣朝陽村的沈家。沈妻皮氏嫉恨蘇三,在面中放毒,不想卻誤殺了沈洪。沈妻栽贓蘇三并買通縣官将蘇三定成死罪,囚于洪洞死牢中。

王景隆發奮科場,高中後出任山西巡按。聞聽蘇三落難,暗中訪查出真相,将蒙冤的蘇三起解太原,經過“三堂會審”,平了這一冤案。

洪洞的監獄是洪洞縣衙的一部分,由知縣楊茂主持,建于明洪武二年(1370),占地600多平方米,是國内唯一一處儲存完整的明代縣衙監獄。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因地震而坍塌,後依明制重建。“文革”期間監獄被拆毀,1984年完全按照原來的規模和風格進行修複。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明代監獄

監獄由過廳、普牢、死牢組成。過廳是經辦犯人出入獄的地方;普牢,一條狹窄的通道将12間牢房一分為二,每排6間,牆體厚一尺三寸,每間僅4平方米。通道上面的屋檐口覆寫着鐵絲網,網上綴有許多響鈴,門窗狹小,陰森可怖,可稱為名副其實的天羅地網;普牢後面是死牢,門頭額有虎頭牌,死牢沒有窗戶,陰暗,潮濕,終年不見一絲陽光,故又稱“黑牢”。内有瓦房與窟洞房,是關押重犯和死囚的牢房,蘇三曾被關押在窟洞房内,後人俗稱“蘇三囚牢”,窯洞結構為雙層窗棂,牆體厚三尺三寸。監獄院内有水井一眼,人稱“蘇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監獄圍牆高厚堅實,牆壁厚有五尺一寸,高達一丈八,牆體内灌流沙,以防犯人打洞外逃,十分堅固,俗稱丈八牆。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死牢,人稱:蘇三囚牢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水井、洗衣槽、丈八牆

虎頭牢是蘇三監獄最有特點的部分。虎頭牢牢門上繪有古代傳說中的兇猛動物“狴犴”頭像,青面獠牙,猙獰可怖。因其酷似虎頭而名,但這種怪獸卻并非老虎而是龍。明人楊慎《升庵集》載:“龍生九子,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訟,故立于獄門。”民間把虎頭牢視為“羊入虎口有去無還”。

虎頭牢門不過二尺餘,牆壁卻有四尺多,十分堅固。不僅如此,還有兩重牢門,牢門間是一條長長的通道。奇特的是,兩道牢門的門扇所開方向不同,一道朝右開,一道朝左開,據說這是明代監獄标準的死囚牢門。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虎頭牢房

監獄中還建有獄神廟,古時犯人進出監獄都要朝拜獄神。蘇三起解前,就在這裡跪拜後方赴太原複審。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獄神廟

現蘇三監獄院外建立了陳列室,陳列蘇三有關冤案的豐富實物資料。據考,蘇三一案中被毒死的沈洪,确有其人,家住洪洞縣城東門外朝陽村,今城東村。姓申名鴻,字延令,因家道中落跑到口外販馬,賺了錢去逛京城的怡春院。騙贖蘇三回到洪洞,引發此案。人們同情蘇三,至今仍有人把城東村叫做“蘇三家村”。

洪洞縣城的文廟街有座關帝廟,據說是蘇三當年的還願處。廟建立于元大德十年(1306),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364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有前殿、獻殿、露台、戲台、春秋樓等建築,兩側有東西廊房和鐘、鼓樓。春秋樓又名三真閣,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基座為十字券拱式過街通道,上中下三層為木建構築,牆内有8根通柱。樓内三層塑一木雕關公坐像,通高1.5米。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春秋樓(又稱關爺樓)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戲台(又稱演義台),戲台後春秋樓,左右為鐘鼓樓

一座始建于明初的監獄,因絕世美女落難而聞名

獻殿,左右為東西廊房

蘇三最後的結局,據《警世通言》說,結案後,王景隆及參審的官員對相關人員按刑律作了處理。然後,“密地差人将其(蘇三)送至北京王銀匠處暫居”。一年任滿,王景隆複命還京,至王銀匠居住的頂銀胡同接蘇三成親。頂銀胡同原在北京東城南小街内,現因城區改建已不存。當年複審蘇三的公堂,一直存在于太原的府東街,大堂前立有“玉堂春受審大堂”碑碣。20多年前失火,現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