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一說起明朝的滅亡,一種說法是明朝财政入不敷出,甚至連守邊士兵的軍饷都無錢可發,但崇祯皇帝卻坐擁幾千萬兩白銀的私房錢(内帑)不願拿出來,最終因為吝啬丢了性命。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一、誰動了崇祯皇帝的私房錢?

内帑,是皇帝的私房錢,其來源為金花銀,即依靠南直隸地區的田賦收入。萬曆時,通過向各地征收礦稅銀的方式,增加内庫的内帑。不過内帑除了用于宮廷膳食以外,還有很多被用于國家開支,如萬曆二十年(1592),因邊疆用兵,就曾撥付内帑。是以,内帑并不是隻進不出的。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北京,設鑄錢局二十四所,發行永昌通寶,驅逐太監,接管了崇祯皇帝的内帑藏銀,看樣子是做好了長住的準備。投降的明朝官員趙士錦曾說:“萬曆八年後,解内庫銀尚未動者,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另一位有同樣經曆的官員楊士聰也說:“賊入大内,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金若幹萬”。這兩位都是明朝官員,看樣子所言非虛。是以就連後世的史書如《明季北略》等也都采信了這一說法。

但稍稍推敲就知道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1.崇祯皇帝真的會傻到甯願亡國也要做守财奴嗎?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國家敗亡,臣子尚可投降,但皇帝卻是最沒有退路的。崇祯天性節儉,兒時仿影練字,一定将紙張寫滿才罷休。繼位後,減膳撤樂,布衣蔬食,甚至将宮中上等遼參賣掉,以聊補國用。某日聽講官講書時,因為内衣袖子破損,礙于皇帝顔面,不時地把它塞進去以遮掩。這樣一位在位十七年不好女色不貪圖享受的皇帝,會做守财奴嗎?完全不符合邏輯。

萬曆死後,留給子孫的内帑總額大約是700萬兩,這也是其在位四十餘年積累的結果。明朝後期戰亂天災不斷,天啟在位7年,又揮霍無度,至崇祯繼位時,他又能繼承多少内帑呢?在入不敷出的财政狀況下,崇祯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聚集起3000多萬兩白銀的财富的。

另一件事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戶部侍郎吳暄山曾請求崇祯皇帝發内帑應急,崇祯皇帝的回答是“内庫無有矣,遂堕淚”,崇祯以九五之尊而至于在臣下面前堕淚,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2.崇祯内帑有3700萬兩的說法可靠性如何?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提出這一說法的的趙士錦和楊士聰,二人都是五品以下官員,平常是接觸不到皇帝的,更何談對内帑的了解。反倒是當時的錦衣衛佥事的王世德所說更為可信,“熹宗在位七年,将神宗四十餘年蓄積搜括無餘,兵興以來,帑藏空虛”,他批評野史記載失實:那些說大内積金十餘庫的人,甚至連十庫是幹什麼的都不清楚。城破之時,也就隻有東裕庫藏有珍寶存二耳,怎麼可能有所謂十餘庫積金?

另一則史料記載發生在李自成進北京前一個月,崇祯有意調吳三桂入京勤王,問其父吳襄,吳襄回答說調動吳三桂入京需軍響百萬,而崇祯說“内庫隻存銀七萬兩”,再加上一些大臣的暖昧反對态度,調吳三桂之事一拖再拖。顯然,在生死存亡之際,崇祯皇帝完全沒有必要編造出7萬這個數字。

二、大明王朝真的很窮嗎?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崇祯皇帝的私房錢早已用盡,那國庫的情形又怎麼樣呢?《甲申紀事》中記載了作者的親曆:“予監督節慎庫時,為甲申三月十五日,與主事缪沉交盤,庫中止銀二千三百餘兩”。一個國家的國庫竟然窮到隻有2300餘兩白銀。在京師戒嚴時期,連京營都已經欠饷八個月,守城士兵都是自備幹糧,朝廷每天隻能發錢百文。

那稅收情況又如何呢?明朝面臨着内外兩線作戰,僅軍費開支就是天文數字,雖然開征剿饷、練饷,但實際上卻是一紙空文。崇祯四年(1632)時,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縣欠繳賦稅一半以上,内中又有一百多個縣全部拖欠。大明王朝已經到了财政崩潰的邊緣。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不得不要求大臣和太監捐款湊軍費,但效果卻差強人意。費盡周折,也隻湊了20萬兩,即使是這樣,朝廷重臣們也都哭爹喊娘說自己活不下去了。

看樣子大明王朝真的已經窮困不堪了。但,這是相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自成進北京後,對大臣、宦官嚴加拷掠,竟然擄掠出數千萬兩白銀。其中,嘉定伯周奎53萬兩,大學士陳演追贓4萬後又查抄出數萬,就連太監王之心都有15萬兩白銀。

三、李自成進京後為何前後反差這麼大?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李自成剛入北京時,商賈營業,街市如常,李自成還甄别錄用了92名明朝舊官,并張榜安民,顯然已做好了接管大明王朝的準備。但随後不久,即設“比饷鎮撫司”,大張旗鼓地開始拷掠追贓行動,為了擄掠饷銀,活活打死了不少官員,甚至沿街肆意搶奪。前後反差如此之大,李自成大軍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假若李自成真的得到了崇祯皇帝數千萬兩白銀的内帑,何必勞師動衆在京城内搜刮呢?

明朝的底層文官似乎都對皇帝的私房錢抱着一種幻覺,認為是取之不盡的,動不動就請發内帑。而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更是深信皇帝一定是天下最有錢的,但實際情況卻讓他失望至極,不單國庫中沒錢,就連皇帝内帑都少得可憐,許諾給部下的富貴無法實作,軍饷的巨大缺額逼得他将手伸向了京城的百官。拷掠數日,果然沒讓李自成失望。李自成在北京前後不過40餘天,竟得銀3000餘萬兩,足夠幾年的開支。

大明王朝真的是窮死的嗎?“文臣個個可殺”原來是借刀殺人之計

搜刮的成果讓李自成高興之餘,也讓他突然想到了崇祯死前留在禦案上的那句話:“文臣個個可殺”。這也讓李自成深信,這些明朝文官的确是不可靠的,繼續留用,自己豈不是也會落得個自缢的下場?遂下達了誅殺令。那些原本抱着投效新朝的官員,竟因崇祯死前的這一“借刀殺人計”,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當然,為了向百姓宣揚大順取代大明的合法性,李自成編造出了這幾千萬兩白銀取自内帑的謊言,以增加百姓對大明的憎恨。彭孫贻在《平寇志》中就一語點破:“宮中久已如洗 ……内努無數萬之藏。賊淫刑所得,揚言獲之大内,識者恨之。”

毛奇齡在《後鑒錄》中也說:這些銀兩,十分之三來自侯家,十分之四來自閹人,其他的分别是宮眷和估商。沒有一點來自内帑。李自成把皇宮裡的所有值錢的器具,包括“鼎耳門環鈾絲裝嵌, 剔剝殆遍”,全部加起來也“不及十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