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會這四步,保證你做得比沙縣小吃都正宗

沙縣扁肉又稱馄饨、扁食,訛稱面食,是沙縣城鄉最常見的地方名小吃,也是和拌面同為沙縣小吃“标志”的當家品種。據說源起于春秋戰國時代名醫扁鵲為醫治勞苦群衆冬天耳朵凍傷而用各種中草藥配制的食品,故名“扁食”。

學會這四步,保證你做得比沙縣小吃都正宗

原料:

1、皮胚:面粉500克、冷水185克左右、純堿5克。

2、餡料:新鮮豬肉500克、塊堿(作用是凝固劑)3.5克、食鹽15克、味精5克、醬油5克、白糖5克、冰水250-500克。

3、湯料:豬骨湯500克、熟豬油10克、醬油5克、食鹽5克、味精10克、麻油3克、蔥花5克。

制作方法及步驟:

1、首先,将面粉倒入盆中,然後把純堿與冷水混合拌勻倒入,和成面團,在擀成薄皮,切成5-6厘米的正方形大小待用。

2、把豬肉放入絞肉機絞爛,并把調料與冰水混合攪拌在一起,視絞肉情況邊絞邊加水。

3、接着,開始包制,用左手執皮胚,右手用小竹批貨筷子将肉餡挑入皮胚中,左手握起用拇指捏緊,一個扁肉就成型了。

4、最後,起鍋将水燒開,放入扁肉煮約5分鐘,待扁肉浮起時用長勺輕輕攪動,感覺扁肉滑走不觸勺時即熟,将上述調料下入湯碗,撈出已熟的扁肉放入,再滴入麻油,撒入蔥花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再加入辣椒,米醋之類調味料)

扁肉在山東濟南、福建廈門稱“扁食”,新疆加“曲曲”、江西叫“清湯”、廣東省叫“雲吞”、四川省叫“抄手”,而在我國其他地區大部分仍叫馄饨。那麼你們還知道扁肉有什麼别的稱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