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5G編碼引起業界轟動,中國離拿下5G時代霸主地位還有多遠?

近日,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被國際無線标準化機構3GPP,确定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在業界引發熱議。

這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架構協定領域,對比以往2G、3G、4G時代來看,其最大意義在于加大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不過,類似“中國标準戰勝了美國标準、中國拿下5G時代霸主之位”的說法,顯然有些誇大其詞。

一個編碼為何會引起業界轟動?

編碼和調制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被稱為頂級的通信技術。信道編解碼在基礎通信架構中位于實體層位置,其性能的改進将直接提升網絡覆寫及使用者傳輸速率。

在此次3GPP的RAN1(無線實體層)87次會議上,确定了中國華為公司主導的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美國高通公司主導的LDPC碼作為資料信道的編碼方案。

早在上月葡萄牙裡斯本召開的會議上,LDPC方案被确定為5G中長碼編碼方案。自此,5G标準又一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曾經壟斷3G和4G時代編碼的Turbo2.0編碼由于支援者少,未來很可能會退出。至于三者有何差别,這裡不一一贅述,直白來講,Polar碼在速率、延時、吞吐量、穩定性等通信技術名額和場景上表現最佳。

有測試結果顯示,通過Polar碼的使用和譯碼算法的動态選擇,同時實作了短包(大連接配接物聯網場景)和長包(高速移動場景,如自動駕駛等低延遲時間要求)場景中穩定的性能增益,使現有的蜂窩網絡的頻譜效率提升10%,還與毫米波結合達到27Gbps的速率。

實測結果證明Polar碼可以同時滿足超高速率、低延遲時間、大連接配接的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三大類應用場景需求。

一時間,有關“中國标準戰勝了美國标準、中國拿下5G時代霸主之位”的說法鋪天蓋地而來,但顯然有些誇大其詞。

業内資深技術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3GPP将Polar碼确定為5G eMBB場景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隻是5G标準的一部分,雖說份量不小,但并不能稱之為中國制定5G技術标準,接下來還有很多環節。例如幀結構、波形和多址等,隻能說華為主導Polar碼成為5G标準的重要角色。

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通信技術相對複雜,但誰掌握了标準技術即擁有了話語權和制高點,自然受益匪淺。30年前,高通公司把軍用的CDMA技術用于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标準,成為與歐洲的GSM競争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G時代。

2G時代,GSM取得了勝利,但高通公司主導的Viterbi譯碼算法讓産業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以3G時代,WCDMA,CDMA2000和TD-SCDMA都采用了CDMA技術。如今,高通的絕大部分利潤就來自于基于該技術标準的專利授權。

在3G時代,中國雖然自主研發了TD-SCDMA,但是技術上依然無法與其相提并論。即便到了4G時代,中國TD-LTE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其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都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這就導緻美國高通動不動就控告中國公司侵權,索取額外專利費。

此次華為主導推動的Polar Code碼被3GPP采納為5GeMBB控制信道标準方案,是中國在5G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标準化上的重要進展。如此來看,也就明白一個Polar碼為何會在業界引起轟動了。

高通依然是最強競争對手

從國家戰略來看,工信部今年2月份已透露,中國與國際同步啟動5G研發工作,一是建立協同工作機制。目前,中國的多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開展5G需求、技術、頻譜、标準等研究工作。

但對比會發現,美國的營運商已早一步開始5G的有關測試、甚至進入5G試商用倒計時。Verizon在今年年初稱,在年底前進入5G“預商用化因素測試”階段,并争取在2017年實作商用化。而編碼采用的則是高通主導的LDPC方案。

“高通向來不屑3GPP,是以對3GPP的參與也是消極的,高通當年自己組建3GPP2組織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是以提前部署5G和推動相關編碼以擴大規模化引起全球效應,那時3GPP也幹涉不了,其在5G的話語權可想而知。”上述人士說。

是以,中國在積極開展5G研發,這裡面有很多的企業、大學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全面開展5G各領域的研發,某種程度上不排除戰略上的制衡。

根據總體的部署,中國的5G基礎研發試驗在2016年-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進行。預計2020年中國啟動5G商用。愛立信、諾基亞、華為、中興、三星等企業已針對部分5G關鍵技術研制出概念樣機。

從行業來看,2016年将成5G标準的元年,與3G、4G時代的多個标準并存不同的是,5G有望實作全球統一标準,但标準中的話語權必然要争,那就要看在各個環節參與的程度,而更多技術被5G标準使用和确認必然會讓企業未來擁有更多的專利儲備,如同高通的專利授權,未來也可以向高通專利授權收費。

尤其是在手機方面,獲得主導權的一方必然會提升本土手機品牌的研發效率上,畢竟标準協同會更友善,甚至形成專利标準,進而提升終端不斷創新。

目前,手機行業的專利競争日益惡化且頻率加大,從年初的蘋果向華為交專利費、華為起訴三星專利侵權、高通訴魅族專利侵權以及近期的OPPO、vivo侵權杜比有關音頻技術被告上法庭。是以,強調專利的作用同時, 更要強調專利寫入标準,如果專利寫入了标準,就成為标準必要專利,一旦标準實施了,專利被侵權,便可以主張收費權利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