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内城淪陷,黎明時分,崇祯帝朱由檢在萬歲山自缢,太監王承恩從死。統治全國的明朝北京中央政權正式覆滅。
失國前昔的崇祯帝做過哪些的掙紮?他的妻妾子女又是什麼結局?為你揭曉。
帝王的掙紮——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淩晨,有人慌忙跑來告訴崇祯帝内城淪陷。
崇祯問他大營的軍隊還在嗎?李國桢去了哪裡?回答道:大營的兵馬已經潰散了,皇上趕快逃走!
崇祯于是和王承恩到南宮,登上了萬歲山。望見滿天烽火,停步猶豫了會兒,又回到乾清宮。用朱筆寫下“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内外諸軍事,夾輔東宮”,讓内臣拿到内閣大臣處。
命侍臣上酒,召來周皇後、袁妃對飲,互相訣别。歎息說“我最痛心的,是我全城的百姓啊。”哭着對皇後說“國家将要滅亡了,你應該殉國。”皇後跪拜告别,說“我侍奉陛下你十八年,你從來沒有聽進一句話,招緻今日的禍患。”抱着太子和二王痛哭很久。崇祯命她自盡,皇後進房于是自缢。宮人出來回報,還說“皇後已經領旨。”宮女們圍着哭泣,崇祯将她們揮走,讓她們各自趕緊逃命。也指令袁貴妃自盡,袁貴妃自缢時,絲绫斷裂,是以墜地,很久後才蘇醒。崇祯拔劍砍她的臂膀,又砍殺所寵幸過的嫔妃和公主,袁貴妃最終沒有被殺死。
崇祯遣人把太子、永王、定王,分别送到外戚家。
清晨,崇祯扮成平民從中南門出來,内侍數十人相從,皆持斧騎行,想要從東華門出走。不料叛變的守城内監,對着崇祯等人射箭投石。當時朱純臣守齊化門,崇祯趕到朱純臣的府邸,守門人緊閉大門不開。又至安定門,城門堅固不能打開。崇祯仰天長歎。
天剛亮時,又回到了南宮,遣散了跟從的内侍。攜王承恩進入内苑萬歲山,自缢而死,王承恩也殉主自缢。留下血書遺诏:
我登基十七年以來,内地三次淪陷,逆賊逼近京城。雖然是我無才無德,遭到上天的懲處,然而這都是大臣們害的我。我死後,在地下無顔見列祖列宗,是以摘去冠帽,讓頭發遮掩面目。任憑賊子們分解我的身體,不要傷害百姓。又在旁寫下一行:百官都去太子那裡。
當時崇祯自盡,百官未知。之前頒布給朱純臣的诏書也一直放在内閣處,朱純臣也不知道。
子女結局——
崇祯帝共有七子六女,北京淪陷時有三子二女尚在。
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名不祥,次序亦不祥。在昭仁殿被崇祯帝砍死。
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名媺娖,當時十六,崇祯帝為他挑選驸馬周顯。将要大婚時,因為大順政權勢如破竹一路向東,逼近京城暫時耽擱。十九日内城淪陷時,崇祯進入壽甯宮,公主牽着崇祯的衣擺哭泣,崇祯歎息說“你為什麼要生在帝王之家?”崇祯左袖遮掩着臉,右手揮劍砍斷公主左臂。五天後,公主蘇醒。次年向清廷上書“我九死一生,窘迫困頓,希望出家為尼,稍微表達對父母的無盡哀思。”清廷下诏不同意,指令前所選驸馬周顯與她完婚。并賞賜土地、宅邸、金錢、車馬等。又一年後,公主在傷恸中病逝。
太子朱慈烺——
京師淪陷後,大順政權抓獲太子,封作宋王。後來李闖兵敗西走,太子不知所終。
一說,北京陷落後,太子多次往返外戚周奎家,當時長平公主也在周奎家養傷,兄妹二人曾相擁而泣。後來清兵将太子抓捕,令明朝大臣内侍辨認,凡是指認太子為真者,皆被殺。于是無人敢與太子相認,太子是以被清廷處死。
崇祯死後,明朝尚有江南廣大領土,留都南京朝廷推舉崇祯堂兄福王朱由崧為帝,年号弘光。當時有位從北京來的,自稱是太子。驗證之下,招認是驸馬都尉王昺的侄孫王之明。關押在獄中,南京士民一片嘩然,很多人認為他是真太子,為他打抱不平。大臣袁繼鹹、劉良佐、黃得功等都上疏争論。左良玉起兵造反時也打着解救太子的名号。一時間真僞不能完全知曉。清兵南下江南時,弘光逃亡太平,南京亂兵于是擁立王之明,五天後,清兵到達南京,于是投降清廷。次年,王之明和弘光帝及明朝諸王們被處死在北京。
——永王慈炯定王慈炤則下落不明。
評語——
崇祯帝繼位之處,不過十六七歲。瞬息間誅殺權閹魏忠賢,鏟除閹黨。為人能崇尚節儉,不沉迷酒色,勤力政事。初任袁崇煥,能全授大權。還曾多次下罪己诏。然而他剛愎自用,猜忌心強,大臣朝任命而夕問罪。在位十七年間,竟然任命過五十位閣臣。防範大臣,又重新啟用閹人。舉措不當,識人不明。在本就積習難改、腐敗黑暗的時代顯然不能中興明朝,隻能助其愈演愈烈,以至亡國。縱觀曆代帝王,鮮有善終者。或是殘暴無道而亡、或是窮盡國力而亡、或是敵國兵至,不敵而亡、或是受制于權奸禅國而亡。然而像崇祯帝這種節儉勤政、一心中興的亡國帝王千古無一,為後世人所同情。
當起義軍攻破北京,包圍皇城時,看重帝王尊嚴的崇祯帝為了使妻妾免遭淩辱,保全皇家顔面,狠下心來揮劍砍殺,不得不說是痛心至極。欲逃往外城無果後,果斷選擇自盡殉國,死前留下一段耐人尋味的遺诏,反映了末代帝王真實寫照,不免使後人感到無限凄涼。封建時代的無情未能使他的子嗣善終。
假使李闖的大順政權能抵擋住關外清廷,統一全國,或許會出于穩定天下善待太子二王等。然後曆史的殘酷,随着明朝的不斷覆滅,皇室宗親都免不了被殺的命運,何況幾個長于婦人之手,深居宮廷不谙世事的少年?#明朝那些事兒##李自成攻占北京後為何守不住##曆史回眸##曆史雜談##曆史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