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解分布式光伏五大技術瓶頸

優先解決可再生能源上網問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分布式光伏坐上了大風口。現實中,仍有幾大政策和技術瓶頸制約着分布式光伏的做強做大,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接下來,小編将給您一一道來。

瓶頸1:電力産能過剩

家家屋頂都裝光伏電站,一邊滿足自發自用,一邊餘電上網賺外快,借分布式春風,邁起大步奔小康。然而,我們必需面對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分布式使用者與發電集團、電網公司的利益沖突問題。

特别是中國經濟增長減速,電力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下,這種利益沖突帶來的不确定性尤為明顯。

先看一組資料吧。

中電聯資料顯示,2016年底中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但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5.0%。

電力産能過剩,去産能也就在所難免了。如果電力足夠用,新能源發電就會有受到限制,家庭電站并網就會存在難度。畢竟人家電廠還沒賣完,憑啥先替你家賣。

說解決之道吧,能源新聞網建議有三。

一是适當限制煤電産能,二是加快電力市場體制改革,三是發展能源網際網路。

在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體系的同時,通過洲際電網建設把電力輸送到其他有需求的國家。消納一定的電力供應,提高光伏發電的增量需求。

瓶頸2:并網難

搭建屋頂光伏發電系統,使用者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身的用電需求,二是通過餘額或全額上網實作創收。但因各種因素,我國部分地區仍存在很嚴重棄光限電現象。這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打擊了使用者安裝屋頂光伏的信心。試想,如果不能實作并網,多餘的電不都白白浪費了嗎?

是以,要想分布式光伏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一定要解決并網難這個問題。對此,建議可從如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相關的法規政策,在制度層面為分布式保駕護航,也給使用者吃顆“定心丸”。

接下來,相關部門要加強電網和儲能系統的建設,在技術上解決使用者的後顧之憂。

瓶頸3:棄光限電

并網難還會導緻“棄光限電”,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雖然這些裝機多是集中式光伏電站,可想做屋頂光伏的人看了,也會心跟着哇涼哇涼的。

上幾組資料,一目了然,更觸目驚心!

你知道現在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多少嗎?

截至2016年年底,77.42GW,全球第一。

導讀:優先解決可再生能源上網問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分布式光伏坐上了大風口。現實中,仍有幾大政策和技術瓶頸制約着分布式光伏的做強做大,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但你知道棄光率有多少嗎?

那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整個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到20%,個别地區甚至更高。

據統計,甘肅地區棄光率約32.1%,新疆地區全年棄光率達到32.4%。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相當于近三分之一的裝機是閑置的。

是以,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前期曆史遺留的棄光限電問題,一定要着手解決,更要此為鑒,為分布式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瓶頸4:造價高

現在,光伏發電勢頭很猛,可地球人都知道,它的身份仍是補充能源,能源供應主體還是傳統能源,造價高是光伏發電無法成為主體能源的原因之一。

盡管光伏行業通過10餘年的發展,部件價格已下降了90%,但與火電、水電、核電的發電成本相比,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LCE)仍很高,安裝一套發電系統造價也不低。

是以,分布式光伏要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是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元件成本,早日實作供給側平價上網,甚至是發電側平價上網。這将會極大提高使用者的參與熱情,促進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

瓶頸5:天生缺陷

與傳統電力相比,光伏發電存在的天生缺陷,比如說波動性大、間歇性強,發電性能不穩等。這些先天性弱點對它的發展形成了困擾。

不過,光伏發電有着明顯的不足,也有着突出的優勢,那就是清潔、可持續。

常言說的好,先天不足,後天補。

對于光伏發電這些不足,完全可以通過能效互補的方式來解決。

是以,分布式光伏要全面發展,還要發展儲能和微電網,建構多能互補體系,來實作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雙赢。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将達60GW,而截至2016年年底,分布式累計裝機容量為10.32GW。

國小生都知道,未來4年,分布式裝機容量是49.68GW。

這個數字很大,而且還很吉利。

2017年分布式的春天已經來了。

大家還等什麼呢?努力幹吧!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