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去的常識(1)一一宗教與科學不分

文/姜敬峰

常常聽到人們說某某理論是科學。當有人對這些被冠以科學之名的理論提出質疑時,那立馬就會惹上大麻煩。

這就是悖論。

既然你認為那理論是科學,那就應歡迎質疑、批評。因為科學是可以證僞的,不能證僞的不是科學,而是宗教。而質疑、批評正是證僞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說科學是可以證僞的?

因為,被稱之為"科學"的東西,都會存在局限性,不可能是絕對正确和亘古不變的真理。

科學,大多是由歸納推理推出的。我們知道,歸納推理是個别到一般的推理,即由個别的、特殊的事物得出普遍性結論或一般規律的推理。

歸納推理又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對某類事物所有個别對象都進行了考察,所得出的結論與前提之間存在必然聯系,是必然性推理,結論真實可靠。

不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沒有窮盡所有的考察對象,隻考察了一部分對象,所推出的結論超出了前提所涵蓋的知識範圍。是以,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或然性推理,其結論并不一定真實可靠。科學理論,通常是由不完全歸納推理推導出的。

比如,多年前,一位鳥類專家,考察了歐洲諸國的天鵝,發現都是白色的,又考察了亞洲的許多國家,天鵝也是白色的。後來又到北美洲,發現也是白色的。于是這位專家便做出推斷:天鵝都是白的。

顯然,這位專家沒有、也不可能對每隻天鵝都一一甄别,所得出的推論超出了其考察的範圍,所得結論與前提之間并不存在必然聯系,是或然性推理,所推出的結論并不一定真實、正确、可靠。

後來,有人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至此,先前被視為科學的結論被證僞,人類對天鵝的認知向前推進了一步。

還比如,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我們很自然地相信:國家是階級鬥争的産物,并認為這是當然的"科學"理論。

如果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個"經典"理論的創始人,沒有,也不可能穿越時空,去考察每個國家誕生的原因。而主要是查閱曆史文獻,以及考察所處時代的部分原始部落向國家過渡的形式後作出推論,即,他不可能是在考察了曆史上所有國家産生背景的基礎上得出完全歸納推理,隻可能是考察了部分國家産生過程的基礎上,得出的不完全歸納推理。所得出的"國家是階級鬥争不可調和的産物"這個結論,顯然超出了他考察的範圍,所得結論與其考察過的前提之間并非存在必然聯系,而結論隻能是或然性的。

既然是不完全歸納推理,那麼,所得結論就有可能是不完善,不完備,甚至是不真實的、錯誤的。這就應允許人們質疑、批評。也隻有這樣,才能使這個"經典"理論完備、完善,真正成為經典。

歐洲等地為什麼對階級鬥争産生國家的說法不以為然?

這并非僅僅因為"意識形态"不同,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以什麼樣的态度對待科學的問題。

同時,推理不僅存在前提失真的可能,還會犯推理不合邏輯規則的錯誤。即使前提都為真,若未遵循推理規則,那也不會推出既真又正确的結論來。

這些都決定,科學是會存在錯誤的。科學正是在不斷發現錯誤不斷糾正錯誤中向前發展的。可以證僞,正是科學的優點,也是科學的标志。

科學可以證僞,科學容許質疑。不可證僞,不可質疑的是宗教,不是科學。宗教不需要證明,不需要推理,而全憑人的信念。你信奉哪個宗教,隻要不是邪教,你可以全身心地去信仰他。

一個理論是科學,就應容許質疑。既認為是科學,又不準許質疑,那就是把科學當成了宗教。而世俗理論成為宗教教義,不容忍批評,曾在曆史上給人類造成重大災難。人類曾經曆過殊死搏鬥,才使政、教分離,确立了文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