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秉持“信用”之說

河南,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文風昌盛,風景瑰奇,是才子墨客魂牽夢萦之地。近年來,在國務院建設信用系統政策引導下,河南省利用新IT技術搭建起公共信用資訊平台,鋪設了一張覆寫各部門、各行業的信用大網,為政府和公衆提供信用資訊查詢服務,成為文化與誠信并重的“典範”省份。

河南秉持“信用”之說

民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

        古人雲:民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立命之本,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也是保障整個社會順暢運轉的基石。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各級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部署。2014年6月,國務院發行了《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信用資訊系統建設和應用;2016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确提出對重點領域和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這是國家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頂層設計的又一重大舉措。

        作為河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河南省公共信用資訊平台積極響應國家号召,期望依托于電子政務外網,利用先進的雲計算、大資料技術,初步建立全省跨地區、跨部門的信用資料交換體系,實作省級、市級、縣區級的三級管理,探索立體開放的聯合征信服務體制,收集、整合、釋出、查詢各種信用主體的信用資訊,力争實作全省信用資料的交換與共享,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和社會公衆提供信用資訊服務。

迸發“誠信”加速度

         公共信用資訊平台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在之前河南省地方資訊化建設中,工商、稅務、公安、海關等政府職能部門采集掌握了大量信用資訊資源,建立了企業或個人各個方面的信用資訊資料庫、誠信檔案等。但是,大量的資訊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沒能實作打破“條塊分割”,實作資訊共享,完整的信用記錄更是十分缺乏。

        為解決信用資訊孤島問題,河南省依托華三通信雲計算、SDN、超融合架構、統一運維等解決方案,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公共信用資訊平台,建構了“企業信用資料庫”、“個人信用資料庫”、“事業機關信用資料庫”、“社會組織信用資料庫”,為社會公衆、企事業機關、機構和政府機關提供多層次信用資訊服務,促進政務部門資訊交換共享;建立異議申訴、處理、回報流程,建立健全信用聯合獎懲機制,為政府調控宏觀經濟提供及時、準确、全面的資訊支援;通過平台交換共享機制實作與國家統一信用資訊共享平台及“信用中國”官方網站的對接,實作信用動态和政策法規的釋出,完善聯合懲戒機制,同時提供個人及企業信用資訊查詢功能。

秉持“誠信”意義何在?

        目前,河南省已形成了“兩庫+兩網+三應用+兩個一”(兩個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三個應用系統、“政務服務”網和“信用河南”網、一套基礎設施、一套标準規範體系)為基石的全省信用資訊系統,夯實了信用資訊共享交換的基礎,初步形成了共建、共用、共享的良好局面,基本建構起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機制,推進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完善。

         河南省公共信用資訊平台是河南省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建設,對于全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記錄信用狀況,揭示信用優劣,警示信用風險,整合全社會力量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河南省公共信用資訊平台的建設,可以充分調動市場自身的力量淨化環境,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整體競争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就經濟效益而言,河南省公共信用資訊平台将避免各政府部門建設資料交換平台及點對點資料傳輸的無序與重複投入,節省河南省電子政務工程的建設和運作經費,提高資訊資源使用率,此外,該平台還将直接推動信用資訊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全社會信用消費,提高經濟運作效率,助力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原創)

上一篇: history 指令
下一篇: history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