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UML 活動圖

内容路線

UML 活動圖

活動圖概述

•活動圖和互動圖是UML中對系統動态方面模組化的兩種主要形式

•互動圖強調的是對象到對象的控制流,而活動圖則強調的是從活動到活動的控制流

•活動圖是一種表述過程基理、業務過程以及工作流的技術。它可以用來對業務過程、工作流模組化,也可以對用例實作甚至是程式實作來模組化

•UML 2.0而言,去除了“活動圖是狀态圖的一種特例”這一規定

閱讀簡單活動圖

UML 活動圖

活動圖的主要元素

•初始節點和活動終點:用一個實心圓表示初始節點,用一個圓圈内加一個實心圓來表示活動終點

•活動節點:是活動圖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它用來表示一個活動

UML 活動圖

•轉換:當一個活動結束時,控制流就會馬上傳遞給下一個活動節點,在活動圖中稱之為“轉換”,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

•分支與監護條件:分支是用菱形表示的,它有一個進入轉換(箭頭從外指向分支符号),一個或多個離開轉換(箭頭從分支符号指向外)。而每個離開轉換上都會有一個監護條件,用來表示滿足什麼條件的時候執行該轉換。

UML 活動圖

•分岔與彙合:

UML 活動圖

修改後的簡單活動圖

UML 活動圖

帶泳道的活動圖

UML 活動圖

帶對象流的活動圖

UML 活動圖

複雜活動圖

•輔助活動圖:

UML 活動圖

•彙合描述:當彙合的所有入流均到點彙合點時,就将執行彙合點指向的活動節點。但是有些時候,你希望對其做一些限制,這時就可以借助彙合描述來完成。彙合描述實際上是一個限制,其格式就是“{限制條件}”。

•發送信号與接收信号: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繪制活動圖

•“活動圖” 比較直覺易懂;與傳統的流程圖十分的相近,隻要能夠讀懂活動圖,就不難畫出活動圖

•繪制時首先決定是否采用泳道:主要根據活動圖中是否要展現出活動的不同實施者

•然後盡量使用分支、分岔和彙合等基本的模組化元素來描述活動控制流程

•如果需要,加入對象流以及對象的狀态變化,利用一些進階的模組化元素(如輔助活動圖、彙合描述、發送信号與接收信号、引腳、擴充區)來表示更多的資訊

•活動圖的模組化關鍵是表示出控制流,其它的模組化元素都是圍繞這一宗旨所進行的補充

工作流程,控制流程,業務流程中使用。

活動圖應用說明

•對工作流模組化:用于業務模組化的時候,每一條泳道表示一個職責機關,該圖能夠有效地展現出所有職責機關之間的工作職責,業務範圍及之間的互動關系、資訊流程

模組化時應遵循以下政策:

•為工作流建立一個焦點,除非你所涉及的系統很小,否則不可能在一張圖中顯示出系統中所有的控制流

•選擇對全部工作流中的一部分有高層職責的業務對象,并為每個重要的業務對象建立一條泳道

•識别工作流初始節點的前置條件和活動終點的後置條件,這可有效地實作對工作流的邊界進行模組化。

•從該工作流的初始節點開始,說明随時間發生的動作和活動,并在活動圖中把它們表示成活動節點

•将複雜的活動或多次出現的活動集合歸到一個活動節點,并通過輔助活動圖或子活動圖來表示它們

•找出連接配接這些活動節點的轉換,首先從工作流的順序開始,然後考慮分支,接着再考慮分岔和彙合

•如果工作流中涉及重要的對象,則也可以将它們加入到活動圖中

•若工作流中有多次啟用的,則可采用展開區表示

•對操作模組化:每一個對象占據一個泳道,而活動則是該對象的成員方法

•模組化時應遵循以下政策:

-- 收集操作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包括操作的參數、傳回類型、所屬類的屬性以及某些鄰近的類

-- 識别該操作的初始節點的前置條件和活動終點的後置條件。也要識别在操作執行過程中必須保持的資訊

-- 從該操作的初始節點開始,說明随着時間發生的活動,并在活動圖中将它們表示為活動節點

-- 如果需要,使用分支來說明條件語句及循環語句

-- 僅當這個操作屬于一個主動類時,才在必要時用分岔和彙合來說明并行的控制流程

•首先介紹了“活動圖”的曆史變遷;逐一介紹簡單活動圖、帶泳道的活動圖、帶對象流的活動圖的閱讀方法

•講解了活動節點、初始節點和活動終點、轉換、 分支與監護條件、分岔與彙合等基本模組化元素;逐漸引出了泳道、對象流等控制流邏輯

•介紹了輔助活動圖、彙合描述、發送信号與接收信号、引腳和擴充區的概念

•最後,概括地說明了活動圖的繪制要點,并結合對工作流模組化和對操作模組化之間的異同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
UML 活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