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國運向中國走來的時候,一開始是認不出的,直到她走近,摘掉面具,你才會瞪大眼睛,驚呼一聲:漂亮!

30年前對中國來說,就是這樣的開端。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199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報告,告訴人們,地球在變暖。10年後,全球溫度可能會比工業革命前,上升4攝氏度,而全球不斷變暖,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極地冰蓋融化、海平面升高、糧食減産,物種滅絕。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要防止這個局面出現,必須降低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要少開車、少坐飛機、少坐輪船、火車、少開工廠,這些都是燒汽油、燒煤炭,燒電,大量産生二氧化碳的東西。

但是,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工廠是一個國家發展工業,繁榮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的必要工具。

你們歐美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化,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卻不讓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這實在說不過去。

更何況你們車多、船多、飛機多,要說二氧化碳,也是你們排放的多,憑啥讓發展中家降低排放量呐。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歐美國家還算講道理,被中國、印度在聯合國這麼一怼,就不吭聲了。1997年在日本東京,歐美等149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富裕國家減少排放量,開發中國家不負減排義務。中國的工業化迅猛發展。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如果說,以前的工業化,隻是讓中國追上了發達國家的尾巴,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另一部分人解決了溫飽,那麼2013年的一次轉折,很可能讓中國彎道超車,趕到發達國家的前面,實作全民富裕。

全球碳計劃2013年公布,全球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創下曆史新記錄。

歐美國家驚掉了下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他們的碳排放量在緩慢降低,但開發中國家的碳排放量卻出現爆發式增長,排放比重占全世界的58%,而中國占了29%。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中國碳排放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世界工廠。全球化讓世界各國到中國開設工廠,碳排放量大幅增長。

中國畢竟是個負責任的大國,并不糾結于過去,而是着手控制碳排放的計劃,釋出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并與美國簽署《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首次提出,2030年左右,中國碳排放量達到頂峰,将非化石能源提升到20%。

這是一個嚴肅的承諾。号稱世界工廠的中國,有那麼多合資、獨資的國際工廠,要從總體上控制碳排放量,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執行力,其中,新能源動力成為完成承諾的最重要的科技手段。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控制碳排放量,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畢竟世界隻有一個地球。世界各國為降低碳排放量,紛紛推出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

意大利2024年禁止銷售燃油車;

法國2025年禁止銷售燃油車;

英國、荷蘭、印度、德國、愛爾蘭、美國華盛頓州、中國海南省2030禁止銷售燃油車;

日本、加拿大、美國加利福尼亞等12個州,2035年禁止銷售燃油車。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碳排放問題,使全世界的汽車更新換代,帶來了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革命,中國能不能抓住這次機遇,讓全球汽車制造業老大、老二、老三的位置發生調整?

YES能!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從長遠看,中國自主品牌的電動車,會反超國外汽車品牌,成為主流汽車品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電動車的技術起點,大家基本一緻。老外在燃油車時代,積累下來的各項專利技術,在電動車時代,基本沒用了。

要想在電動車時代領先同行,中國和外國都要在電機、電控、電池三方面創新技術。一樣的起點,中國就有超越的可能。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的電池專利技術。

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部件。甯德時代是專注電池研發、生産的中國公司,曾經幫助蘋果公司,解決了锂電池膨脹的問題,成為iphone的電池供應商;

不僅于此,2019年甯德時代推出CTP電池技術,能量密度提高10%-15%,增強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是以成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

甯德時代連續四年排在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第一位,南韓LG化學排第二,日本松下排第三,比亞迪排第四。

有這麼強大的電池公司做後盾,中國電動車能不反超嗎?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第三個因素是完整的電動車産業鍊。

電池上遊産業锂礦,中國有天齊锂業;钴礦,中國有華友钴業;正極材料,中國有杉杉集團;負極材料,中國有紫宸集團;電解液,中國有國泰華榮;濕法隔膜,中國有上海恩捷;幹法隔膜,中國有星源材質;電芯制造,中國有甯德時代、比亞迪;車企,中國有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等。

有自己完整的産業鍊,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産權(專利技術),中國在電動車制造領域,不會被人掐脖子。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中國電動車叢集優勢明顯,歐洲最大的控股機構,瑞銀集團報告認為:未來五年,中國電動車供應鍊将大舉進入海外市場。

老天給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

世界各國公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燃油汽車将被更新換代為電動汽車;

相對于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世界各國基本在同一個起點賽跑;

中國在核心部件電池制造方面,有自己的專利技術,自己的上市公司,連續四年電池裝車量超過南韓、日本;

電動車的上遊産業、中遊産業、下遊産業,都有着出色的中國公司,不會被外國卡脖子。

在這些優勢下,中國電動車怎麼可能不走向世界,反超傳統的燃油汽車品牌呢?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