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在秦始皇即位之初,有位叫做鄭國的人遊曆到了秦國首都鹹陽,并憑借特殊能力成功打入到秦國的朝堂之中。

可千萬不要把他的能力和嫪毐那過人的“雄性”能力相提并論。鄭國身上的标簽是“水利專家”,這在當時的秦國屬于稀缺型技術人才。

有次逮着機會,鄭國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講,他建議大秦帝國修建一條連接配接泾水和洛水的灌溉水渠,并向大家展示了水渠修建成功之後的光明前景:關中平原會變成五谷豐登、牛羊遍野的富饒地區。

他的演講成功打動了帝國的兩位大佬:一把手秦始皇和二把手呂不韋。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當時,秦始皇還隻是個13歲未親政的國君,主要決策權掌握在相國呂不韋手上。呂不韋權衡了一下利弊,大手一揮,“老鄭,哥給你10萬人,就按你的想法辦”。

呂不韋和嬴政幻想着水渠修建完畢後的盛大景象,卻絲毫不知,這看似美好的一切背後卻埋藏着巨大的陰謀。

鄭國渠修建背後的陰謀

秦國經過幾代秦王的變法改革後國力日益強大,經常和其它六國約架。這其中被欺負得最慘的當屬南韓。

南韓緊鄰秦國東邊,國力比秦國弱得多,又好死不死地處在秦國東擴的交通要道上。秦國動不動便得出函谷關暴揍六國一圈,每次都得經過南韓。

于是南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抵抗吧死活打不過秦國;當秦國的小乖乖吧,被那五個國家指着鼻子罵軟骨頭,把南韓國君給愁的啊,大把大把掉頭發。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實在沒法子了,人家秦國通過變法強大了,韓王安尋思着自己也得這麼辦,他完全複制粘貼了秦國模式。秦國變法用的是法家的商鞅,韓王安也啟用了一位名字叫做申不害的法家的人。

這個申不害注重的卻不是實幹而是權謀,在他主政的二十幾年間,南韓被搞得烏煙瘴氣不說,還頻發昏招。比如說主動讓出上黨地區,讓秦趙惡戰,自己坐山觀虎鬥,結果卻是上黨地區被秦國占領,賠了夫人又折兵。

韓王安是個越挫越勇的性子,一招不成再施一招,居然被他想出來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法。他的計劃是利用秦國的野心,派人說服秦國修建一條長渠借此消耗秦國的國力。

其實他這個點子絕對有可取之處。在古代,修渠是件勞民傷财的大工程,需要冒着極大的風險,通常的結果就是渠修好了,國家也沒了。

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野心勃勃地修建了一條運河邗溝,想要借此連接配接長江和淮河。

但正是這條運河導緻了吳國國力的衰敗,最後被越國人輕松滅掉。

在秦始皇之後,因為修建大型工程導緻滅國的最著名案例當屬隋炀帝修建的大運河,還有元朝修建的黃河河堤,最後都導緻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加速了朝代的滅亡。

看起來韓王安這個心機男孩定下的計策很不錯,當務之急是要找到合适的計劃實施人。

很快鄭國便脫穎而出。他是修水渠的出身,由他去秦國遊說專業比較對口。鄭國這個進階間諜不辱使命,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秦王和呂不韋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陰謀敗露,鄭國死裡逃生

呂不韋之是以對鄭國的提議如此感興趣,是因為當時著名的都江堰已經修建成功。成都平原從不适合人類居住成功轉型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

隻可惜四川離關中太遠,征讨六國需要大量的糧草做後盾,要把糧食從蜀地運往東南戰場的話,距離太遠損耗太大,呂不韋商人出身,認為這不是筆劃算的買賣。

正巧這時候鄭國出現了,他的構思是在關中修築一條長達300 餘裡的灌溉管道,西引泾水東注洛水,把災荒頻發的關中建成大秦糧倉。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這一構思和呂不韋的設想不謀而合。發展關中水利、儲備充足糧草,是統一六國的堅實基礎。關中交通便利,再有強大補給的話,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兵都是勝券在握。

在這點上看,秦國的上司人們的确眼光長遠,又具備無與倫比的果敢魄力。當然了,他們也不知道鄭國是南韓派來的奸細,于是把建設鄭國渠的任務全權委托給了這位出色的水利專家。

可以說到了這裡,鄭國作為間諜的目的已然達成。

但鄭國是個有情懷的人,他将水利事業看作生命,能修建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也是他一生難得的機遇。

于是他跋山涉水地實地踏勘。看地形、找水源、訪百姓、制方案,累得跟二傻子一樣。

問題是水渠施工正轟轟烈烈進行時,不知道哪個大嘴巴的南韓高層将鄭國的真實身份給暴露了,一下子讓秦始皇震怒,他甚至釋出了驅逐令,決定驅逐所有外國國籍官員,但讀了李斯的千古名章《谏逐客書》後,秦始皇冷靜下來。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他派人把鄭國押上來親自審問,鄭國痛快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但也指明了水渠修建成功後會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好處。

年齡尚小的秦始皇和呂不韋商量後統一了意見,決定不計前嫌,況且人才難得,決定對鄭國網開一面,讓他繼續回到工地上修築水渠。

這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應該具備的胸襟和氣度!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疲秦之計”成了“強國之策”

為了修建這條長渠,秦國動用了10萬勞工,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幸虧曆代國君們打下了堅實基礎,秦國才沒有被拖垮。

鄭國是個講義氣的人,為了感謝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他本着“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拼命工作。曆時十年多的時間,鄭國渠修建完成。

這是一條連接配接泾、洛兩大河流的宏偉工程。在關中平原北部,泾水、洛水、渭水之間構成密如蛛網的灌溉系統,使幹旱缺水的關中平原得到灌溉。四萬多頃荒地變成肥沃良田,可以解決秦國三分之一人口的糧食問題,也足以解決60萬大軍作戰的口糧。

整整十年間,野心勃勃的秦國為了修建鄭國渠,一個國家都沒有滅,現在糧草充足兵強馬壯,秦始皇大手一揮,“同志們,沖呀!”秦國的虎狼之師奔着南韓就去了。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這倒不是為了報南韓朝秦國派間諜的仇,隻是因為南韓挨秦國最近,不先把它滅了統一六國的行動沒法開展。

南韓實在是點背到家了。早在秦始皇太爺爺秦齊秦昭襄王時代,南韓就數次遭到秦國悍将白起的蹂躏,軍隊越打越衰,國土越打越小,到了秦始皇要拿它開刀的時候,它隻解下洛陽到南陽的一小片地盤了。

韓王安也是位求生欲超強的主,他一看秦國要來真格的了,隻能低聲下氣地裝孫子,又割地又稱臣,還把法家代表人物、寶藏男孩韓非送給秦王當禮物。

隻可惜,人家秦始皇收禮卻不辦事,派出了一支由不知名統帥内史騰率領的軍隊,輕輕松松玩似的就把南韓給滅了,韓王安也由此成為統一六國戰争中的第一位進階俘虜。

鄭國渠的作用在秦滅楚的過程中發揮到極緻。開始秦始皇輕敵,讓李信率領20萬軍隊去攻打楚國,結果李信慘敗而歸,沒辦法,隻能把在家聽小曲的王翦重新啟用,讓他率領60軍隊跟楚國死磕。

一場巨大的陰謀,一位南韓的卧底,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強助攻

王翦采用的戰術就是拒不出戰。每天在軍營裡吃吃喝喝,讓士兵搞搞友誼賽鍛煉鍛煉身體。一開始楚國名将項燕也是采用同等戰術,沒多久楚王就受不了了,因為啥?還不是窮鬧得。

人家王翦60萬大軍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從關中運過來,他在楚國公款旅遊兩年還沒事呢,可楚國連兩個月都堅持不了,可憐項燕一代名将,架不住來自高層的壓力,隻能硬着頭皮出擊,然後被打得落花流水。

打仗到最後,拼的就是國力。雖然秦國也不是每仗必勝,但它失敗後很快就能恢複血量卷土重來,其它六國隻能屢屢掉血,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雖然鄭國渠的修建起始帶着巨大的陰謀色彩,但這場陰謀和鄭國這位間諜,卻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史上最強助攻,不得不說,曆史雖然大部分都是悲劇,但偶爾也會上演幾出輕喜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