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1946年的中國剛剛從侵華戰争的泥沼中艱難爬出,經過14年的艱難抵抗,猙獰的日寇終于被趕跑,國家再次短暫的恢複了甯靜。而紫禁城這個如今的5A級景區,“在那個動蕩不堪的年代裡也飽經滄桑的洗禮,這座皇家宮殿在百餘年的風霜血雨中見證了太多的興衰榮辱。”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它當年的“雄姿英發”……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座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一定是金碧輝煌、絢麗多彩,它的琉璃瓦一定是雕欄玉砌,它高大的圍牆也一定是顔色鮮豔,紅牆金瓦、富麗堂皇、雕梁畫棟。一派皇家威嚴非常的高貴和典雅,就跟如今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一樣。

然而真實的情景卻是顔色嚴重掉漆,很多裝飾褪色,年久失修,磚石瓦塊破損嚴重,紫禁城内部荒草叢生,哪裡還有皇家的威嚴氣象。1946年皇宮的形象與我們今天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不是建築風格的不同而是曆經滄桑後的感覺不同,就像鳥瞰圖中的那樣彷佛是籠罩了一層灰。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可以看出牆壁上破損褪色的地方随處可見,然而這些破損并不算什麼,因為和它的大劫比起來,這座宮殿險些被焚毀。這是為什麼呢?

紫禁城曾經見證了清末、民國兩段時期的興衰榮辱。并且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中僥幸躲過了一劫。我們都知道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掠奪下被燒毀,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圓明園其實是被英軍燒毀的,當英國、印度的士兵們舉着火把銷贓滅迹時,法國的士兵則在那裡袖手旁觀,他們要麼是看着手中的珍寶愛不釋手,要麼是對英軍士兵的做法無動于衷。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不過千萬别覺得法軍還算仁慈,而是法國軍隊并沒有接到燒毀圓明園的指令,而軍隊高層則認為應該燒毀的不是圓明園而是故宮,這樣才能更有效的震懾清廷的反抗。但最終法國人并沒有如願以償,也使得紫禁城逃過了一劫。

雖說如此,但在清朝末年時,紫禁城也早已經破敗不堪了,可以看出圖中的城牆上破損的遺迹到處可見。如果再想想如今的紫禁城,那完全是另一幅模樣,現在的紫禁城是地道地道的景區,在它開放的宮殿中幾乎都得到過修複,紅牆金瓦煥然一新,牆壁上很少能見到各種印記。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民國時期的故宮由于缺少打理,故宮深處顯得蕭條而荒涼,曾經萬人朝拜的場面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每天清晨故宮中的三跪九叩,也已經成為了曆史的記憶。

這裡的一切都變得不再那麼神聖,平常百姓也可以往返于宮殿之間。抗日時期這裡再次被日寇侵占,狂妄的日寇甚至想過有朝一日将日本天皇的住所遷至于此,成為統治華夏的主宰,這真是異想天開。

1946年北京紫禁城老照片:百年曆史的見證者,根本不是現在的模樣

近處的石獅子還是那樣的威嚴,而遠處的宮殿卻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和色彩,就連紅顔色的柱子都褪色嚴重。

這座承載了明清兩朝記憶的宮殿,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世界最大、儲存最完好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但在百餘年的動蕩之時也隻能在曆史的滄桑中沉靜的目睹着一切,目睹着這個飽經憂患的民族和國家跌宕起伏,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如今也再次成為了中國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見證人。

49年和平解放後的彩色北京:正陽門外熱鬧非凡,天安門前紅旗飄揚

49年解放軍彩色老照片:他們可能是最樸實的,但一定是最能打的

1949年解放軍彩色老照片:為渡江戰役做準備,雲梯居然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