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個人自由、單身生活的終點,也是兩個人共同建立幸福小家的起點。婚禮是婚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件人生中的大喜事,我國各民族和地區都有其風俗樣式,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十分絢麗。明天,19對新人将在江西安遠舉行一場獨特難忘的非遺婚禮,成就一段佳話。

安遠縣地處贛南,是客家民系聚居地,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人的婚禮習俗多循古禮,講究婚前禮儀,明媒正娶等。也許看多了西式婚禮的你,對客家婚禮的習俗并不熟悉,别急,小編這就帶你重溫客家婚禮的習俗,感受贛南客家地區濃濃的甜情蜜意。
相親,亦稱“看親”或叫“看妹崽子”,即古禮之“納采”。
送庚帖,即古禮中的“問名”。
定婚,贛南俗稱“簽紅單”,古禮中為“納吉”
睄節,客家人俗稱“送果子”“送定”,亦是古禮之“納征”。
報日子也稱“送日子”“定佳期”,即古禮中的“請期”。
客家地區習慣“請親賀十”,其意是辦親事,如婚嫁,要先請後賀,不請不賀。
迎親俗稱“歸門”“歸親”,女方稱“出嫁”,古禮為“親迎”“合婚”“完婚”。迎親是婚俗禮儀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環節,也是是整個婚嫁的高潮。
哭嫁是“迎親”中最壯觀的場面。開始由新娘哭,連哭帶訴,有闆有眼,然後母親、姐妹及親友女性陪哭。常言道:“新娘不哭,娘家冇福”。此時,親友們往往一邊勸教,一邊給新娘“紮腰包”即贈送紅包。
花轎是接親時特殊而富有代表性的标志。轎門上還有張貼出聯征對的習俗,意在增添喜氣色彩,同時展現客家文化豐富的内涵。
此外還有發親、禮贊、坐性、拜堂等習俗,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再過于追求禮俗,提倡喜事新辦、簡辦,勤儉節約。
明天9:30,就在安遠縣西街壩古街,省婦聯和省廣播電視台聯合舉辦“不要彩禮要幸福”非遺集體婚典。沒有豪華婚車、不用彩禮喜煙,19對新人将複原安遠迎親風俗,完成集體客家特色婚禮,莊重宣告彼此對于愛情的選擇和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不要彩禮要幸福”,引導新一代年輕人建立正确的愛情幸福觀。
此次非遺集體婚典由《金牌調解》主持人暖祎主持,胡劍雲、章亭将作為金牌幸福婚姻見證官到場燃情助陣。廣受觀衆喜愛的金牌觀察員廖阿姨、武韻、徐晨剛還将帶來一出情景劇,為新人的幸福保駕護航。
來源:省婦聯宣傳部
編輯:劉曉亮
稽核:徐景增
點亮小f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