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黃曉怡
古人雲:“十月生姜小人參”;“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的民間諺語,亦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民間流傳,孔子在其《論語·鄉黨 》中也記載“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說孔子有常吃生姜的習慣,但适量食用,不多吃。可見生姜在古代就被人們用作養生食物,預防保健,強身健體。

生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最常見不過了,在南方,一年就要被吃掉上億噸的生姜,在北方,生姜也是腌制品的主要食材,小小的生姜它不僅僅是一味調味品,也是一種可單一食用的蔬菜,但很少有人知道,生姜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生姜不僅能以自身清香氣味祛除食物腥味,增加菜肴風味,作為中藥材,生姜也是一味具有健脾胃、溫中止痛的良藥。
功效主治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效果顯著。
此外,生姜還可以解半夏、天南星、烏頭及魚蟹之毒。
臨床配伍多用于藥引,常與桂枝、麻黃、防風等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的藥效。與半夏、高良姜、胡椒等同用以增強溫中止嘔、散寒止痛的藥效。
值得注意區分的是:作為同一品種的另兩種藥材“幹姜”和“炮姜”其藥性和生姜大有不同。
特征
幹姜是由新鮮生姜除去雜質後,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再幹燥而得。
炮姜是由幹姜照炒法用砂燙至鼓起,直至表面棕褐色為止。
生姜行散的力量更強,幹姜溫熱的性質更明顯,而炮姜則擅長止血止痛。
功效
幹姜的功效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臨床多用于治療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為溫暖中焦的主藥。
炮姜的功效為溫經止痛、止血,臨床多用于治療陽虛失血、吐衄崩漏、健胃虛寒。
是以,在日常應用生姜、幹姜和炮姜的時候要學會區分,否則影響藥效。
幹姜
炮姜
現代研究
生姜含揮發油,主要為姜醇、a-姜烯、β-水芹烯、檸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一龍腦等,辣味成分為姜辣素。
生姜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粘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其醇提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心髒。
臨床應用
1、真武湯
生姜三兩、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術二兩、附片一枚。水煎服。
主治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畏寒肢冷。
2、桂枝湯
生姜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水煎服,趁熱一飲而盡随後服用熱粥水以助藥力,微微出汗為佳。
主治外感風寒表濕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3、小柴胡湯
生姜三兩、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炙甘草三兩、半夏半升、大棗12枚。水煎溫服。
主治傷寒少陽、往來寒熱、心煩喜嘔、食欲不振、口苦、咽幹、目眩、舌苔薄白。
養生食療方
1、姜汁牛奶
原料:姜汁1湯匙、鮮奶200毫升、紅糖适量。
制法:将三者混勻,隔水炖熟飲用。
功效:夏季長時間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涼而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可喝姜汁牛奶調理腸胃。
2、生姜紅糖茶
原料:生姜10克、紅糖15克
制法:将生姜洗淨、切絲,用開水泡5分鐘,文火熬2~3分鐘,加紅糖調溶即可飲用。
功效:受涼引起風寒感冒,可趁熱喝上一碗紅糖姜湯,有助于散寒解表。女性經期腹痛也可适量飲用,可驅寒溫體緩解疼痛。
3、羊肉生姜煲
原料:羊腿肉适量、不去皮生姜300克。
功效:羊肉性熱,溫陽取暖,是滋補佳品,姜驅寒保暖,同食可治腹痛、胃寒。
4、生姜茶
原料:生姜10片、茶葉7克。
制法:煎水趁熱飲服。
功效:能發汗解表、祛風寒、溫肺止咳。
5、生姜蜂蜜水
原料:生姜100克、蜂蜜2湯匙。
制法:生姜溫水榨汁後兌入蜂蜜,餐後晨服。
功效:能增強體質、美容養顔、潤腸通便、緩解醉酒(孕婦嬰兒不宜服用)。
注意事項
1、生姜在細菌作用下可發酵腐爛,産生黃樟素物質,能誘發食道癌、肝癌,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故腐爛的生姜不能吃。
2、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一次不要多吃,以3~5片為宜;陰虛的人(表現為手腳心發熱、經常口幹、眼幹、皮膚幹)不宜吃姜;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紅糖姜湯。
審稿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張誠光、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胡松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衆号:PSMChina),廣彙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衆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