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瑞典開發商 Image & Form Games 是一家很有「個性」的公司,旗下主打的《蒸汽世界(SteamWorld)》品牌已成為一個系列,在同一美術風格下衍生出「挖掘(Dig)」、「劫掠(Heist)」以及「Quest(冒險)」三個玩法截然不同的作品标簽,其獨特的卡通美術效果十分吸引人,戰鬥設計方面更是歐美少有的把打擊感真正玩明白的團隊,但對于内地乃至大中華區的玩家來說,這家公司有個「祖傳」的毛病,那就是旗下所有作品都首發不支援中文(部分 NS 版後續有更新中文,但也僅限幾個地區)。

從「挖掘」的像素風到「冒險」的橫版手繪,Image & Form Games 的遊戲都在 2D 環境裡打轉,但全新作品《The Gunk(黏液,暫譯)》的面貌卻煥然一新,是一款第三人稱背後視角的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将控制主人公 Rani 在一個陌生的異星球上經曆一場光怪陸離的冒險,用機械手臂吸收清理附着在地表的神秘「黏液」,最終搞清楚這座星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

遊戲 12 月 16 日晚間上線,支援 XGP 并且由微軟系平台獨占,當然,還是不支援中文。

打破舒适圈的全新嘗試

準确來講《The Gunk》的動作成分很少,總的來講還是一款以解謎為主的冒險遊戲,沒有二段跳、攻擊手段極其匮乏、敵人數量稀少,場景當然也就比較單調。總的來講遊戲體量也十分有限,就算一路上基本不遺漏收集内容,初次通關時間也應該不會超過5 個小時,作為動作解謎遊戲實在有些迷你。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故事方面簡單易懂,兩位主角 Rani 和 Becks 駕駛飛船降落到一個陌生星球試圖搜集一些食材或其他原料,但意外發現一種「黏液」正在吸取植被和生物的能量,從解救一隻美麗的動物開始,他們發現這裡并非荒蠻之地,而擁有十分先進的機械文明。接着在清理黏液讓大地回複生機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搞清楚了黏液出現的原因以及幸存的智慧生命經曆了怎樣的生存掙紮。

對于 Image & Form Games 來說,《黏液》無論世界觀還是玩法都意味着一次全新的嘗試與挑戰,但總的來講完成得還不錯。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首先遊戲的畫面風格介于寫實和卡通之間,兩位主角的外形和動态都是典型的歐美卡通角色模闆,場景的表面材質偏真實,但從造型風格來講又是典型的卡通畫風,與人物外形保持一緻,無論造型還是動态都保持了工作室一貫的高水準。

核心元素「黏液」在遊戲裡的表現像是漂浮在空中的黑雲,内部泛着詭異的紅光,雖然直接觸碰也不會受傷,但看上去還是讓人望而卻步。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線上性推進劇情的過程中,玩家将跟随 Rani 前往一個又一個新的場景,包括野外、礦坑、遺迹外圍遺迹最後的巨型機械建築内部,因為流程實在太短,是以造型風格算不上豐富,但還是展現了足夠的差異性,不會讓人感覺在同樣的場景裡不斷探索和解謎。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Rani 是玩家從頭到尾操控的唯一角色,她受傷的左手被替換成一具機械義肢,在初期就擁有吸收黏液的功能,另外還可以抓取物品以及将它們扔到遠處。更新之後吸收黏液的速度和範圍會增加,另外還可以安裝脈沖加農炮發射離子脈沖,或是放出機械誘餌誤導黏液怪物。

不過遊戲裡用得最多的還是吸收+抓取+投擲的複合功能,我本來指望加農炮能在戰鬥中起點作用,後來發現連初級的小怪都打不死,基本隻有在解謎的時候才會用到,包括激活開關或是擊落高處的種子,跟很多遊戲裡的設定完全不同。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遊戲包含簡單的素材搜集和義肢更新系統。玩家首先需要用義肢的分析功能調查在冒險過程中遇到的未知植物、礦物、敵人、建築或機械裝置,隻要完成讀條就能獲得一定的經驗值,攢滿一條更新或是掃描了特定的對象之後就能獲得更新義肢的配方。

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兩點,第一遊戲裡可掃描物體提供的經驗值足夠将配方等級升到最高(總共隻有 57 個可掃描對象),是以就算有所遺漏也不用擔心會影響遊戲程序,一些在解謎過程中會用到的配方系統會有所提示或是直接讓玩家學會。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一些物品可以掃描

第二營地裡的夥伴、機器人、裝置以及敵人都是可掃描的對象,前者很容易被忽略,後者因為需要頂着攻擊進行掃描讀條,給人一種十分不合時宜的感覺。好在遊戲的戰鬥難度極低,幾乎沒有難度可言,戰鬥方式也偏解謎而非動作,是以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Game Over 的問題,我全程隻見過一次這個提示。

獲得配方之後,在冒險過程中就利用義肢的吸取功能四處搜集有機物、金屬、纖維、黏液怪物 4 種素材,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可以回到飛船的工作間進行改造更新,除了針對義肢的項目,還有增加血量、提高移動速度等綜合内容,每個項目僅能提升一次。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可更新的選項

不過遺憾的是遊戲裡總共也隻有這 4 種素材算是收集品,沒有其他的寶藏、文字材料等常見内容,玩家需要通過仔細觀察分支路線以及破解一些謎題來前往素材所在的地點,要想在一周目将所有項目都解鎖,所耗費的素材量還是很可觀的。

不過就算隻跑主路線,所獲得的素材也足夠強化一些關鍵的功能,因為流程短、難度低,而且強制戰鬥都是解謎式的,理論上就算忽視所有戰鬥類的強化選項也可以通關,這種設計讓整個素材搜集過程顯得可有可無。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解謎」是我在上文中反複提到的關鍵詞,整個遊戲過程基本是靠玩家不斷解謎來推進的,操作精度要求反而被放在很次要的位置。不過即便如此,遊戲的謎題種類并不多,解謎難度也很低,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思路,絕大多數的解題步驟也不超過三、四個,局限在很小的區域之内,實在沒什麼挑戰性可言。

首先探索過程中玩家能遇到的謎題包括用義肢抓取種子種在特定位置長出墊腳蘑菇前往高處,旋轉平台打通不同的道路,抓取爆炸種子扔出去炸掉特定位置的黏液團,以及最基本的吸光場景裡的所有黏液讓墊腳平台、素材恢複原貌等等。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絕大多數謎題都跟素材搜集有關,主線的通路當然也要靠解謎來打通,隻要思路正确,動作元素可以忽略不計,對跳躍、投擲的精準度也幾乎沒有要求,在投擲種子、用加農炮瞄準機關時系統還會幫玩家自動校正落點,可以說是保姆級的貼心照料了。

戰鬥部分也一樣,首先玩家全程能遇到的敵人加上最終 BOSS 也隻有 6 種,裡面有兩種還是機關性質的,不能說乏善可陳,隻能說聊勝于無。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最常見的是一種類似小狗外形的「Critter」,行動靈活會沖向玩家,隻要将其吸過來再扔出去就能消滅,扔得準砸到另外一隻身上還能一次性幹掉兩隻。

「Spitter」會蓄力後吐出炸彈一樣的圓球,跟「Critter」相比威脅稍大,但還是可以用義肢将飛過來的炸彈抓住再抛回去(抛的時候系統會幫你瞄準),使其陷入短暫昏迷後上去将它扯斷即可。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大型敵人「Beast」皮糙肉厚,像公牛一樣會朝玩家沖鋒,但其背後有個碩大的圓球狀的弱點,等它撞到岩石或者牆壁短暫昏迷時繞到背後用義肢吸取弱點,反複三次就能将其消滅,雖然在遊戲裡是 BOSS 級别,但打起來其實也沒有任何難度。

包括遊戲的最終 BOSS 戰也是解謎性質的,可以說沒有任何動作元素,對于一款動作解謎遊戲來說,這樣設計讓遊戲難度近乎于沒有,動作與解謎完全失衡,匮乏的解謎手段不斷重複,也可能會讓玩家感到乏味,如果能再強化一些動作部分的表現,遊戲的可玩度相信會有不小的提升。

總結

Image & Form Games 的作品很容易給人一種開頭很驚豔,玩着玩着就逐漸開始拉胯,并且把特色内容不斷重複的感覺,在節奏把握、内容平衡上總是出問題,就像《英雄聯盟》裡用了 Q 急速射擊的小炮或是開了大的蠻王一樣,隻能當幾秒鐘的真男人。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黏液》的問題也差不多,開場 30 分鐘以内的異星環境塑造、解謎機制展示、素材搜集、裝備強化系統以及故事懸疑性都堪稱驚豔,但誰能想到這些就已經是整個遊戲的絕大部分亮點了呢,之後不斷重複的遊戲體驗和匮乏的内容,讓我在遊玩時的心情也從高漲逐漸跌落到谷底。

當然,作為實驗性質的小體量作品,對于工作室來說《黏液》應該很好地完成了鍛煉隊伍、為将來的更大項目轉型做準備的任務,隻是對于我這樣的粉絲來說,這樣的内容跟此前的期待之間實在是有過于巨大的落差,也希望有興趣的玩家謹慎體驗,更何況它還沒中文。

《黏液》篝火評測:《蒸汽世界》團隊一次小體量的新嘗試

關注、點贊、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