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體質如何養生?專家教你冬季養腎小妙招

中醫認為,冬季主“藏”,與腎相應,這時寒與腎相應,最易耗傷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等疾病;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幹口燥,頭暈耳鳴等症狀随之而生。

冬季養腎不僅能增強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而且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是以,冬令注意對腎髒的保養十分重要。

養腎需因人而異

養腎不是千人一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質,适合一個人的養腎方案不一定适合另一個人,用不對可能還會适得其反,是以一定要辨明自己的體質。

中醫将人的體質分為九大類,有的人還可能會同時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體質類型特征,對于這種複合體質的人而言,養腎更需慎重。九大類中氣虛型、陰虛型、陽虛型、濕熱型、痰濕型、血瘀型這幾種體質在人群中比較常見——

氣虛型

這類體質的人易感冒,平素易體倦乏力,常自汗出,經常頭暈,舌淡苔白,脈虛弱。平時可多吃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等。一些有耗氣作用的食物應盡量避免,如槟榔、空心菜、生蘿蔔等。運動方面,宜柔緩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運動。

陰虛型

這類體質的人常會感覺口渴,易心煩氣噪,小便黃,大便硬,容易便秘,舌紅苔少,脈細數。這類體質的人平時可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瘦豬肉、鴨肉、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的食物。

陽虛型

這類體質的人怕冷,經常四肢冰冷,喜溫飲,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脈沉遲。這類體質的人可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如牛羊肉、蔥、姜、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螃蟹、豆腐、香蕉、梨、冰凍飲料等。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

濕熱型

這類體質的人經常感覺口苦口幹,容易長痤瘡,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象多見滑數。這類體質的人飲食宜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芹菜、冬瓜等;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戒除煙酒,避免熬夜過于勞累。适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遊泳、爬山、各種球類等。

痰濕型

這類體質的人一般體形較胖,腹形肥胖多見,常見精神疲倦、懶動嗜睡,頭身困重如裹,胸悶,口中黏膩,大便稀溏夾有黏液,舌淡紅,苔白厚膩,脈濡滑。這類體質的人要注意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酒類也不宜多飲,切勿過飽。痰濕型體質的人多形體肥胖,身重困倦,平時應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運動出汗可把體内的一部分濕氣排出體外,散步、慢跑、球類、遊泳以及各種舞蹈、瑜伽均可選擇,運動量應逐漸加強。

血瘀型

這類體質的人一般形體偏瘦,平素面色晦暗,皮膚偏暗偏幹燥、容易出現瘀斑,身體某部位疼痛(常為刺痛),眼眶黯黑,唇暗淡或紫暗,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月經血色黯黑,夾有血塊,崩漏,或有出血傾向。舌質多紫暗或偏暗,有瘀斑,舌底絡脈(舌下靜脈)曲張或怒張,脈澀或弦。這類體質的人可選擇多食山楂、紅糖、黑木耳、黑豆、醋、玫瑰花、綠茶等,這些食物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的作用。同時還應保證足夠的睡眠,但不可過于安逸,運動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态。

冬季養腎妙招

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冬季收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養腎藏精為根本。大家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穿衣避寒

冬季穿着最好以舒适、不出汗為宜。衣着過少過薄易感冒又耗陽氣;衣着過多過厚則汗孔開洩,陽氣不得收藏,寒邪易于侵入。身體陽氣偏弱的人,此時要注意護好頭部、肚臍、腳踝,這是風邪最容易攻擊的地方。

充足睡眠

人類沒有冬眠機制,睡覺是人們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重要方式。黃帝内經中說“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進入冬天,我們要遵循“早卧晚起”的養生法則,保證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不宜貪黑。

飲食調理

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内,進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冬季是腎當令的季節,在飲食上也可以适當增加一些“補腎”的食物,比如核桃、栗子、腰果、芡實、蕃薯、南瓜等。

專家:廣東省中醫院 劉旭生、劉立昌、徐振華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