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

水玉、水精、水晶和琉璃是什麼關系?

在古中國,水晶最初的稱呼是“水玉”。

《山海經》:“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多水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逐水之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水玉,其瑩如水,其堅如玉。

事實上,水晶的磨氏硬度為7°,而古中國廣義上的“玉”,包含了玉髓(其骨幹為瑪瑙)、青金石、綠松石和地方玉種(所謂“玉者,美石也”),其中除了玉髓與水晶系一體兩面硬度一緻外,其餘如青金石、綠松石、和阗玉乃至許多的地方玉種、河磨料等等,它們的硬度都小于甚至大大小于水晶。

《山海經》中,水晶又稱為“水碧”:“……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符瑞圖》:“美石似玉,水精渭之玉瑛也”。

《廣雅》:“水之精靈也”。

李時珍:瑩潔晶光,如水之精英。

《庶物異名疏》:“水精出秦國,一名黎難”。

黎難,是琉璃的一個别稱。

好了,小結一下:水玉、水精最早是對天然水晶的古稱,後由于“人造水晶”——琉璃的出現,它的流光溢彩、堅潔晶瑩與天然水晶無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以又被作為琉璃的别稱。

水晶的主要成份就是二氧化矽,也就是古琉璃的主要原材料。

正文;盉與壺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蓋壺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方壺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斜流壺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鳥蓋活環雙耳壺

戰漢時期中國古玻璃豔影<十二>

每日精品欣賞:

“一是齋主”:

詩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鑒定師、評估師

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庫藝術品一級鑒定師

孫瀛洲古陶瓷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文物網進階鑒定評估師

歡迎關注“一是齋”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