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經800年風雨!二十八星宿不僅有彩塑還有“琉璃版”

國産3A遊戲《黑神奇:悟空》帶火了山西近30處取景地,儲存着二十八星宿元代彩塑的晉城府城玉皇廟吸引遊客紛至沓來。遊客們在近距離欣賞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後,對古人精湛的藝術手法無不感到驚歎。人們有所不知,在晉城博物館還儲存着一組金代二十八星宿琉璃,距今已有821年曆史。

9月10日,記者來到晉城玉皇廟和晉城博物館一探究竟。

曆經800年風雨!二十八星宿不僅有彩塑還有“琉璃版”

玉皇廟現存300餘尊彩塑

晉城玉皇廟坐落在澤州縣金村鎮府城村北卧龍山崗上。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府城玉皇廟”,是晉城地區乃至晉東南地區現存建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玉皇廟。

府城玉皇廟内的建築、壁畫、琉璃、碑刻、磚雕和木刻,無一不是上品佳作,最具特色的彩塑藝術在國内可謂獨占鳌頭,其中以人和動物相結合産生的二十八星宿彩塑更是獨冠天下,被譽為“海内孤品”。1988年1月13日,被譽為“綜合藝術的寶庫”的府城玉皇廟,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玉皇廟古稱“玉皇行宮”,建立于宋熙甯年間,金、元皆有重修和修繕,現有建築基本保持元代大修時格局。玉皇廟沿中軸線由南至北依次排列:頭道山門、儀門、二道山門、成湯殿、獻亭、玉皇殿,另外兩庑設有二十八星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關帝殿、蠶神殿及廂房、鐘鼓二樓等諸多建築,整體建築錯落有緻,布局嚴謹,巍峨壯觀。

玉皇廟最珍貴部分,當數現存的300餘尊彩塑,分屬宋、金、元時期,均為道教諸神,可以說是用藝術的手法系統展現了中國道教諸神系統,具有非凡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曆經800年風雨!二十八星宿不僅有彩塑還有“琉璃版”

在這片彩塑天地裡,二十八星宿彩塑最為引人注目。這組彩塑位于玉皇廟後院西側的二十八星宿殿内。由于在全國現已發現的古代塑像遺物中尚屬孤品,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聰明才智,這組彩塑的作者首次将天文學中觀察天體運作、四季變化、經緯定位的28組赤道星座,與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8種動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創造出有血有肉的“虛日鼠”“房日兔”“翼火蛇”“轸水蚓”“亢金龍”等神話人物形象。

縱觀殿内彩塑,二十八星宿表情沒有了佛教廟宇中佛像的呆闆,在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靈中,慈祥的老者、端莊的婦女、穩重的文官、威猛的武士……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塑像本身體态以及衣紋彩帶的飛舞飄逸,不僅充分顯示出神仙們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外貌特征,也使全殿彩塑産生了氣勢磅礴、呼之欲出的藝術效果。盡管人物衆多,可從表情來看,并無雷同之感。二十八星宿彩塑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優秀範例,它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絕品。

二十八星宿彩塑到底是創作于元代?還是元代之前就已存在?如今,人們對此又引發新的争論。

在玉皇殿西側的二十八星宿殿前,豎有一通清雍正五年(1728年)《二十八宿重妝記》石碑記載:“府城舊有二十八宿行殿,創自宋熙甯間,為歲人像,敗複重而妝繪之。”這是否在暗示後人,早在宋熙甯年間,玉皇廟内就建有二十八星宿殿,既然有殿宇,裡面就會有宿像。按照碑文記載内容推測,二十八星宿彩塑創作時間将向前推移約200年。

曆經800年風雨!二十八星宿不僅有彩塑還有“琉璃版”

除彩塑外,還有一組二十八星宿琉璃

人們有所不知,除二十八星宿彩塑外,玉皇廟内還有一組二十八星宿琉璃。

明清之前,琉璃多出自山西。而晉城是山西生産和使用琉璃最多的地區,玉皇廟則是彙集了自金代以來各朝曆代琉璃構件最為出類拔萃的廟宇。

2008年,晉城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動工——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啟動,對包括玉皇廟、陵川龍岩寺、高平二郎廟、大陽湯帝廟、高平開化寺在内的古建築進行修繕。

就在此次修繕中,二十八星宿琉璃又重歸衆人的視野。

玉皇廟内的琉璃大都用于玉皇殿、獻亭、成湯殿等處于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着色以黃、綠、孔雀藍為主,部分殿堂屋面還采用琉璃鋪錦和剪邊工藝。

在工藝上,玉皇廟建築中的琉璃制作方法多為捏花藝,可讓琉璃更富有立體感和觀賞性。

由于獻亭緊靠玉皇殿正面,兩者間隔距離較為緊密,是以遊客很難看到殿頂琉璃飾物的圖案。

玉皇殿門楣懸“昊天玉帝之殿”匾額,殿頂綠琉璃剪邊。一般而言,廟宇殿脊上的琉璃飾物多為龍鳳花卉,從年代上看,獻亭、成湯殿所用琉璃多為明代遺物,而玉皇殿卻又不同,殿頂琉璃制作于金代,琉璃飾物圖案為二十八星宿。

曆經800年風雨!二十八星宿不僅有彩塑還有“琉璃版”

據現存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修玉帝廟記》碑石顯示,制作殿頂琉璃工匠為晉城東元慶村琉璃匠人李道真。在道教傳說中,二十八星宿常跟随玉帝巡天,這組琉璃出現在玉皇殿殿頂,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修繕玉皇廟時,文物部門發現,這組琉璃并非全部是金代原物,有些是後經明代補修過。但從存續的琉璃脊塊中,仍然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或男或女、或文或武、腳踏祥雲、手持法器、禽獸環繞、神态迥異的諸星形象。雖經800年風雨滄桑,仍色彩鮮豔,當為金代琉璃之精品。

星轉鬥移,歲月流逝。曆經800年風霜雪雨的侵蝕,這組二十八星宿琉璃釉色出現斑駁,有些飾物殘缺明顯。為了讓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如今,這組被确認為國家二級保護文物的二十八星宿琉璃移送晉城博物館三樓陳列。

盡管陳列展台裡同時懸挂着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彩塑照片,參觀者可以按照名稱逐一對照。但由于琉璃飾物與彩塑作品各自發揮的實際作用迥異,加之作者在創作中塑造形象時想象構思的不同,這組制作于821年前的金代二十八星宿琉璃上的人物形象,與玉皇廟現存的二十八星宿形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