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中國文字曆史至少3萬年前(注:山西峙峪文化野馬骨刻文)。因田野考古專家們長久以來無法破譯,一直委屈巴巴地以“符号”稱之!又無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像西方考古那樣随意撰寫“年代”。是以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長期居末(注:河南安陽殷墟信史3300年前)。

丁公陶文,無可争議的古文字,龍山文化時期,約4600年前
100多年來,報刊網上熱捧瑞典人安特生【西來說】,……古埃及、蘇美爾、古印度及雅利安人文明東漸中國啥的。而山東大學考古隊于濱州市鄒平縣丁公(龍山文化時期)遺址,出土發現的一塊泥質磨光灰陶大平底盆陶片殘文,無可争議地被認定為文字!
但 因沒法破解,蓬萊一中教師王顯春一直言辭激烈抨擊,“山大集體考古造假”!隻能說“無知者無畏”,外國人還沒咋地,國人先鬥氣了起來。若能提供真知灼見還好,可其《漢字的起源》通篇都是在外圍打轉,廢話歪理一籮筐!
▲ 大平底灰陶盆陶片殘長4.6和7.7厘米,寬約3.2厘米,厚0.35厘米。
▲ 大平底灰陶盆殘片上,計5列11個字,右起一行為3個字,其餘4列均為2個字。
無法找到實物高清圖檔,丁公陶文又實在筆劃繁雜多變。本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熬過兩天心血苦功,才得以成功宣告破譯! 為山東大學考古人正名昭雪!不是11個字,而是16個字,有兩個合文,可能是族徽密押!
萬分震驚:丁公陶文與外東北茲沃涅謝文化,陶文題旨完全相同,年代相同
有圖有真相,#比殷墟甲骨文還早的古文字#:
▲丁公陶文,從右到左,從上到下釋讀,跟後世中國簡牍、帛書、紙籍的行文規範大體相同。兩個合文見圖中,【荨麻qián】【火毒隐隐作痛難熬】。
▲荨麻,俗名螫人草,咬人草,蠍子草。生長于海拔100米(在浙江)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今天分布于黃河以南的大多省份。
▲山東鄒平丁公遺址,西邊緊鄰濟南市,南邊就是赫赫有名的章丘城子崖遺址,一座龍山文化時代古城。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将及時糾正删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衆号轉載本刊釋出文章,請另取标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标題,必須注明“轉自公衆号:四海博緣收藏平台”。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