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在1989年1月,河南三門峽上村嶺政府接到群衆舉報,當地的古墓葬群被一夥盜墓賊說破壞,而且情況十分危險。相關從業人員及時趕到并且制止了這起盜墓案件,但有處墓葬已經被挖出了長、寬均為3米多,深為11米的大坑。

其實,這處墓葬為春秋時期虢國貴族墓群,早在1956年修建三門峽水電站時已經被發現了。此前儲存比較完好,是以未進行考古挖掘,但這次的墓葬已經被破壞,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同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門峽市考古隊聯合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這次考古挖掘發現了不少陪葬品,而且根據上面的銘文,墓主人竟然還是西周晚期虢國國君虢季。對于虢國的曆史,相信很多人僅僅停留在假途滅虢這個成語之上,其實虢國是西周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國君是周文王的弟弟,是以一度還非常強大。是以,虢國國君的墓中,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然而最令人震撼的,也是改變我們認知的,還是一把不起眼的劍。

說它不起眼,是因為出土的時候根本沒人認出來。當時在清理現場時,考古人員就發現在棺椁之外的泥土上,有塊亮晶晶的古玉。現場的專家當時就很疑惑,按道理來說,玉器應該是放在棺椁之内陪葬的,不會随意放在旁邊的泥土中,墓室也沒有被盜的痕迹,這是發生了什麼意外呢?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疑惑歸疑惑,考古工作還得繼續進行。他們小心地刨開旁邊的泥土,想取出這塊古玉,卻發現下面似乎還有什麼東西與之相連。這種情況在此前從來沒有發生過,從業人員也很好奇,可天色已晚,實在不能随便挖掘,隻好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對于當時的考古工作者來說,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晚上。他們輾轉反側,想象了一千個可能。沒想到,到了第二天,他們耐心地從外圍入手,一圈一圈挖開泥土時,竟然挖出了一個酷似烤蕃薯的東西。這當然是因為泥土覆寫的緣故,當現場進行了簡單地清理後,有個年輕的小夥子突然驚叫道:這是鐵器,玉石鑲嵌的鐵器!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考古隊的從業人員面面相觑,半晌之後有個老同志很不滿意地對着年輕人說:“到底懂不懂常識,這是春秋時的墓葬,鐵器是不可能出現在這裡的!”

在當時來看,這個小夥子該罵,因為任何曆史教科書都會白紙黑字地寫着,中國使用鐵器的時間是戰國時代,最早的鐵質兵器是秦國銅柄鐵劍。虢季是春秋人,他的墓葬中怎麼會出現的鐵器的。當時,年輕人也覺得自己失态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然而,當這件文物送到實驗室進行成分分析後,立即震驚了整個考古界。經過檢測,它還真的就是鐵質,而且還是一把鐵劍。由于劍柄是玉質的,是以被命名為虢國玉柄鐵劍。盡管它已經鏽迹斑斑,甚至幾乎斷為兩截,隻有一點點連接配接在一起,但它依然被認為是國寶,因為它改寫了曆史。

虢季生活的年代,距今2800年前,也就是說,這把鐵劍的出現,将中國人使用鐵器的時間,向前推進了200多年。它現在是一副老态龍鐘的樣子,可在當年一定是鋒利無比,這才會作為虢季的心愛之物,與之陪葬。

這把劍從春秋大墓中出土時,專家面面相觑: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虢季墓之是以在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把玉柄鐵劍的貢獻很大,為它加分很多。文物沉默不言,卻也在訴說着精彩的曆史,從它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先民們筚路藍縷的艱辛,也可以看到華夏文明蹒跚前進的曆史。就是以它為标志,中華民族艱難地叩開了鐵器時代的大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