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芹齋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當一個朝代走向滅亡時,總需要有一些東西留下,以證明其曾經存在。在清王朝被完全推翻之後,人們忙于處理國家當時的混亂狀态,而有的人則在忙于倒賣國家的文物。有許多文物輾轉多次,竟然進了其他國家的博物館,令人不敢相信。

實際上,早在清朝滅亡之前,我國的文物流失就已非常嚴重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就已将能搜刮帶走的寶物全部帶走了。至于無法搬動的,則在烈火中被燒毀了。

盧芹齋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據史料記載,火燒圓明園之後,散失在國内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對于文物的流失,人們都感覺非常心痛,而有的人則熱衷于倒賣文物發财,盧芹齋便是典型的一個。

這一個文物販子,靠着非法的手段,甚至在法國有了一棟文物樓。他的一生也如輾轉流失的文物一樣曲折,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販賣文物成立公司,巴黎“中國塔”擁有者

盧芹齋其人,是二十世紀初國際出了名的文物販子、大古董商。而在我國國内,他也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他通過非法手段,将許多中國國寶級的文物販賣至國外,包括中國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昭陵六駿中的“飒露紫”。他的倒賣,對我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盧芹齋販賣文物的生意,早在1902年就開始了。當時清朝還未被推翻,他就已經在國外成立了公司,先後共開了兩家。

為了更好地經營古董生意,他還下了苦功夫去學文物鑒定,最終技術非常高。外國人與他打交道時都非常信任他,未他的生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盧芹齋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随着其生意日隆的同時,是大量國内重要的文物走私流散海外,他在國内招緻大量批評聲音。當他在巴黎修建起“中國塔”之後,他在法國的名聲日漸壯大,而在國内則是被唾棄。用文物營造的中國文化氣氛極為濃厚,“紅樓”的一、二、五層和地下一層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為文化遺産,可見修建得如何完善。

關于販賣文物的事情,國内基本是罵聲一邊倒。而盧芹齋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卻有些沖突,晚年他一方面承認自己販賣了文物,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是一種保護,如果沒賣出去的話,也很有可能在戰火中被消滅了。但說到底,他所做的,還是對我國造成了損失。

娶15歲嬌妻卻與嶽母有染,最終客死他鄉

除了事業上的污點外,盧芹齋本人的情感與婚姻選擇也是相當奇怪。

1910年,盧芹齋在巴黎結婚,女方名叫瑪麗·羅斯,當年僅有十五歲。這場婚姻的怪異之處不僅僅在于新娘隻有十五歲,更誇張的是,盧芹齋原本是與瑪麗的母親奧爾佳在一起,随後母女易嫁,才讓他娶了一個未成年的妻子。

盧芹齋和奧爾佳相識在先,對方并沒有結婚,而是以富人情婦的身份生活着。兩人在一起之後,奧爾佳既喜歡盧芹齋,又不願意放棄原有的情人,便安排将女兒嫁給了盧芹齋。

盧芹齋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這樣一來,兩個男人都可以同時為她所有。不知道出于什麼樣的打算,盧芹齋竟真的自然地接受對方十五歲的女兒,并且與她生下了四個女兒。

對于盧芹齋和奧爾佳而言,這場婚姻似乎是雙赢,可卻苦了年輕的瑪麗。畢竟丈夫與自己的母親有染,奧爾佳曾多次插手兩人的家事。結婚多年生的都是女兒,也給瑪麗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多年以來,她的精神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威脅。

盡管這段婚姻極度扭曲,盧芹齋和他的年輕妻子還是走到了最後。在戰争爆發之後,夫妻倆還曾一起支援救國運動。

1937年10月,盧芹齋前往日内瓦參加了當地中華婦女聯合會舉辦的義賣,共提供9件拍賣品,義賣獲得的收益全部貢獻給了中國紅十字會用于救助戰争受難者。此後,又多次為人民籌款籌物資。

到了人生的後半段,盧芹齋似乎是在補救些什麼。他多次為救國而奔走,在學者陳夢家的鼓動下,他還向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捐贈了河南洛陽出土的戰國青銅器“嗣子壺”。從前是文物倒賣販子,後來卻捐獻了文物,他的一生何其沖突,但終究是有所悔改。

盧芹齋靠販賣文物發财,娶15歲嬌妻,最終客死他鄉

從1902年去往巴黎,到1957年去世後被埋葬于瑞士,盧芹齋的大半生都在異國他鄉度過。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的所作所為,無疑是遭惹了國人的批判。但正如他自己所言,自己極為沖突。既丢了國家的文物,又多次為國家而奔走,一邊倒的評價方式還是不适用于他。

小結

文物是曆史的一部分,販賣文物的同時,國家的曆史痕迹也被強硬地抹去了。哪怕他所謂是“保全文物”,也是損壞了文物對于國家的意義。一個愛國的人,應當珍愛國家的一切!

參考資料:《流散美國的中國銅器集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