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12 月 15 日,故宮博物院和騰訊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開幕,全球多家博物館、文博機構、高校及科技企業,共同探讨科技能為文化領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變化。

在巴黎聖母院,數字建築模組化組建造了一個「虛拟孿生」版的巴黎聖母院,開創了一個多領域融合的新研究;在深圳,借助 AR 技術還原故宮倦勤齋部分場景,你也能享受到「皇帝的快樂」。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博物館展覽變得更酷,也更好玩。

博物館,原來可以如此好玩

5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在本次論壇中分享了一個又一個趣味十足的探索故事,文化和科技正在以别樣的姿态融合。

再造一個巴黎聖母院

2 年前,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導緻其尖頂坍塌,育碧在火災後宣布免費贈送《刺客信條:大革命》,讓人們能在虛拟的遊戲世界中一覽這座人類文明瑰寶建築的風采。

如今數字版的巴黎聖母院真的要來了。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巴黎聖母院數字建築模組化負責人利維奧·德·盧卡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他們和建築師、程式員、學者等一起,建立了一個「虛拟孿生」的巴黎聖母院。

數字模組化組的從業人員用各種裝置識别建築材質,再配上微型飛機沿着教堂受損的穹頂等位置,不斷拍攝下精度極高的照片,而飛機上的 3D 雷射傳感器記錄結構資訊,最終由程式員們基于這些資訊建立一個基于雲端網絡複刻的虛拟巴黎聖母院。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從材料、空間結構、乃至大火後人們的行為,借助計算模型和數字化技術,數字建築模組化小組既是在建立虛拟聖母院模型,同時也是在建立一個面向多領域融合的創新研究方式。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虛拟孿生的巴黎聖母院不僅可以作為實際修複過程中的參考,加快修複速度,同時盧卡也表示會公開虛拟聖母院的完整資料,在不久後的未來,人們或許真的能用 VR 在家感受巴黎聖母院的魅力,甚至下載下傳 3D 模型。

乘舟遊江賞江南

今年 6 月才正式開館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用一場《運河上舟楫》展覽展示了它的新,同時也突破了博物館體驗的邊界。

大,建構了人們對于《運河上的舟楫》展覽的第一印象,展廳面積達 865 平米。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艘精緻的船模,它們按照朝代發展依次排列,從小漁船、客船的精巧,到官船、漕船的繁雜和華麗,這裡無疑是船模愛好者的「快樂天堂」。

再往前走,一艘完全按照史料 1:1 複刻的沙飛船迎面而來,這艘康熙時期的民用船長達 20 米,船艙、船闆、内飾一應俱全,進入船艙,你能像古人一般休閑、賞畫。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走出船艙來到船闆區,整個展覽最神奇的一幕來了,望向四周,西興古鎮、北關夜市、萬人碼頭,江南杭州美景似乎真的就在眼前。

這其實博物館按照史料嚴謹地篩選、複原,在超大的展廳空間中,借由 25 台高素質投影機塑造的一個虛拟江南世界,人們和博物館接觸的方式就這樣被改變,而文物蘊含的文化也借此傳遞到每一位觀展的人。

保護那隻孔雀

來自日本龍谷大學的修複專家北野信彥,則分享了他們使用數字技術修複本願寺國寶唐門的故事。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唐門上絢麗的木雕

唐門上配有多個層次繁複、色彩豔麗的木雕,包括孔雀、麒麟等瑞獸,甚至還刻有許由、巢父、張良與黃石公等帶有中國曆史色彩的故事。

在修複時北野信彥和修複組一起,為唐門拍攝高清照片,在取下雕刻件時對其進行三維測量,并基于資料制作了三維複制件,這有利于觀察雕刻件,友善後期塗色修複。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麒麟雕刻複制件

另一方面雕刻複制件還可以作為展品,在其他地區展覽,北野信彥在修複瑞嚴寺時就曾制作一個镂刻的鳳凰楣窗複制件,并将其捐贈給寺廟,作為遊客遊覽參觀的内容之一。

借助數字化技術,不僅文物可以更友善地修複,其複制件也能發光發熱,供人們了解、感受文化。

足不出戶,也能看展

故宮則和騰訊一起,探索出了另外一種收藏和展覽文物的方式,雙方合作共同推出了小程式——數字故宮,十分本地化。

這是一座移動展覽館,通過采用 AI、VR 等技術手段,在手機上就能欣賞《朱瞻基三鼠花卷》、看青玉交龍鈕,至還能以紋路或顔色,串聯起不同朝代、不同品類的文物,來一場為你定制的主題展。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滑動即可觀察文物細節

同時數字故宮小程式也是遊玩故宮的一本說明書,不僅提供線下的預約購票、路線導覽,還有最新的專題展覽資訊,遊覽起來省時省力又友善。

此外,數字故宮小程式上推出了多個雲觀展,比如《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借助數字化技術,各種文物如畫卷一般展開。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浏覽多個展廳

展覽并未停留在虛拟文物中,基于全景攝影技術,你還可以進入虛拟展廳,近距離觀賞博物館藏品,遊覽線上的文華殿、西雁翅樓和武英殿等多個數字展廳。

通過數字故宮小程式,人們線上了解文物友善又快捷,線下遊覽有據可依,小程式成為了人們和故宮博物館之間的一座橋,連接配接文化和熱愛。

為你造一個夢

論壇之外,全球也有不少機構嘗試用數字沉浸展,改變人們與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互動方式,用紛繁絢麗的色彩和空間音頻技術,為遊覽者們建構了一個又一個光怪陸離的夢。

沉浸在梵高的世界

巴黎數字藝術館(L’Atelier des Lumières)無疑是數字沉浸展上的先鋒探索機構,這座由舊鋼鐵鑄造廠改建而來的藝術館,擁有超 1500 平米的展覽空間,配上大量數字投影儀和揚聲器,建構身臨其境的體驗。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圖檔來自:gianfranco-iannuzzi

《梵高:星夜》就是巴黎數字藝術館最知名的展覽之一,展覽的魅力源自梵高的畫作,但又不止于原畫,在數十台投影機的投影下,整個展廳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巨大化的世界,把人們包裹住。

旋轉的銀河、流動的光暈、一艘帆船在隐隐約約地飄動,《星夜》、《向日葵》,在這裡梵高的畫不再是靜止的,色彩如同河流一般流動了起來,飽含張力的畫面似乎将人一下拉入到了梵高筆下繪畫的世界當中。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不自覺間情緒就被這個如夢如幻的世界所帶動,時而激昂,時而熱烈,又時而沉靜。

夢見日本

談及日本,浮世繪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畫師們用豐富的顔色描述了日本江戶時代人民的生活。

視覺創意工作室 Danny Rose 和法國藝術機構 Culturespaces 就曾以浮世繪為基礎,在巴黎數字藝術館建構了一場特别的展覽——《夢見日本:漂浮世界的映像》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圖檔來自:Danny Rose

展覽中,知名畫師葛飾北齋所繪畫的《神奈川沖浪裡》似乎成為了現實,随着人們的走動,展廳四周波濤洶湧,巨浪一次又一次襲來。

随着紙拉門推動,藝伎緩緩出現,一颦一笑間風采盡顯,畫面不斷閃動間一條條巨大的魚出現,似乎是江戶人民對于捕魚的美好期望。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數十台投影機投射的碩大浮世繪,仿佛真的将江戶時代送到了人們眼前。

感受乾隆皇帝的快樂

在論壇期間,故宮也與騰訊聯合帶來一場沉浸式數字型驗展——「紋」以載道,人們将看到高達 5.3 米的裸眼 3D 文物、22 倍高清放大文物,充分感受能工巧匠們的精雕細琢。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之是以能做到超越實體文物展覽的體驗,基于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自研的沉浸式内容生産技術打造,走進高達 8 米的視覺裝置内部,觀衆如同走進了紋樣萬花筒的世界。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再往前走,會發現四周都充滿了各種文物的彩紋,圍繞着人們旋轉、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在 360 度環幕裡,紋樣畫面還會飛進「大盤子」裡互動,就像這隻飛回器物的鹭鸶,靈動又自然。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本次展覽另一重磅當屬經數字化複原的“乾隆江南夢”—倦勤齋,作為乾隆皇帝為自己歸政後修建的居所,整個建築無論内外都稱得上是富麗堂皇。借助 VR 數字化,我們得以在深圳展廳感受「皇帝的快樂」。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隻要戴上 AR 眼鏡後,你也可以看到倦勤齋中央的戲台,同時借助 QQ 音樂銀河團隊的全景聲技術等數字技術,人們還能獲得更富立體感的視聽體驗,感受倦勤齋通景畫中的江南美景。

博物館們越來越酷,都是為了你

博物館變得更多元化了,科技和文化的結合演繹出了更多、更豐富多彩的形式。

它們可以是敦煌詩巾,敦煌專家和騰訊從藻井、壁畫中提取的精美元素,在300萬使用者手中自由組合,設計出專屬的絲巾圖案,還可一鍵下單制作,我們和文物的關系不在僅僅是觀看。

讓博物館再“火”100 年的答案,找到了

也可以是數字沉浸式展中塑造的一個又一個夢,随着投影機的投映,梵高所繪制的世界緩緩展開,色彩流動間夢悄然開始,一個虛拟世界向你展開。

記錄時代發展、人文變遷的博物館也可以以「虛拟世界」這種未來感十足的方式呈現,正如賽博朋克之父 William Gibson 所說:

未來早已到來,隻是尚未均勻分布

數字技術仍然在不斷向前發展,騰訊等科技公司與全球博物館們的合作探索不會停止,博物館體驗的邊界被不斷打破、重塑以及更新,而這一切都是為讓你、讓更多人接觸博物館。

科技和博物館的結合,成為了一個新的體驗契機,吸引年輕人們關注博物館,而文物、建築背後的文化也這樣在你和我——人類間傳遞和發展。

點選「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激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