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朝代走向灭亡时,总需要有一些东西留下,以证明其曾经存在。在清王朝被完全推翻之后,人们忙于处理国家当时的混乱状态,而有的人则在忙于倒卖国家的文物。有许多文物辗转多次,竟然进了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令人不敢相信。
实际上,早在清朝灭亡之前,我国的文物流失就已非常严重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就已将能搜刮带走的宝物全部带走了。至于无法搬动的,则在烈火中被烧毁了。

据史料记载,火烧圆明园之后,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对于文物的流失,人们都感觉非常心痛,而有的人则热衷于倒卖文物发财,卢芹斋便是典型的一个。
这一个文物贩子,靠着非法的手段,甚至在法国有了一栋文物楼。他的一生也如辗转流失的文物一样曲折,靠贩卖文物发财,娶15岁娇妻,最终客死他乡。
贩卖文物成立公司,巴黎“中国塔”拥有者
卢芹斋其人,是二十世纪初国际出了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而在我国国内,他也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他通过非法手段,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他的倒卖,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卢芹斋贩卖文物的生意,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当时清朝还未被推翻,他就已经在国外成立了公司,先后共开了两家。
为了更好地经营古董生意,他还下了苦功夫去学文物鉴定,最终技术非常高。外国人与他打交道时都非常信任他,未他的生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随着其生意日隆的同时,是大量国内重要的文物走私流散海外,他在国内招致大量批评声音。当他在巴黎修建起“中国塔”之后,他在法国的名声日渐壮大,而在国内则是被唾弃。用文物营造的中国文化气氛极为浓厚,“红楼”的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可见修建得如何完善。
关于贩卖文物的事情,国内基本是骂声一边倒。而卢芹斋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有些矛盾,晚年他一方面承认自己贩卖了文物,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种保护,如果没卖出去的话,也很有可能在战火中被消灭了。但说到底,他所做的,还是对我国造成了损失。
娶15岁娇妻却与岳母有染,最终客死他乡
除了事业上的污点外,卢芹斋本人的情感与婚姻选择也是相当奇怪。
1910年,卢芹斋在巴黎结婚,女方名叫玛丽·罗斯,当年仅有十五岁。这场婚姻的怪异之处不仅仅在于新娘只有十五岁,更夸张的是,卢芹斋原本是与玛丽的母亲奥尔佳在一起,随后母女易嫁,才让他娶了一个未成年的妻子。
卢芹斋和奥尔佳相识在先,对方并没有结婚,而是以富人情妇的身份生活着。两人在一起之后,奥尔佳既喜欢卢芹斋,又不愿意放弃原有的情人,便安排将女儿嫁给了卢芹斋。
这样一来,两个男人都可以同时为她所有。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打算,卢芹斋竟真的自然地接受对方十五岁的女儿,并且与她生下了四个女儿。
对于卢芹斋和奥尔佳而言,这场婚姻似乎是双赢,可却苦了年轻的玛丽。毕竟丈夫与自己的母亲有染,奥尔佳曾多次插手两人的家事。结婚多年生的都是女儿,也给玛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多年以来,她的精神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威胁。
尽管这段婚姻极度扭曲,卢芹斋和他的年轻妻子还是走到了最后。在战争爆发之后,夫妻俩还曾一起支援救国运动。
1937年10月,卢芹斋前往日内瓦参加了当地中华妇女联合会举办的义卖,共提供9件拍卖品,义卖获得的收益全部贡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用于救助战争受难者。此后,又多次为人民筹款筹物资。
到了人生的后半段,卢芹斋似乎是在补救些什么。他多次为救国而奔走,在学者陈梦家的鼓动下,他还向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捐赠了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嗣子壶”。从前是文物倒卖贩子,后来却捐献了文物,他的一生何其矛盾,但终究是有所悔改。
从1902年去往巴黎,到1957年去世后被埋葬于瑞士,卢芹斋的大半生都在异国他乡度过。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遭惹了国人的批判。但正如他自己所言,自己极为矛盾。既丢了国家的文物,又多次为国家而奔走,一边倒的评价方式还是不适用于他。
小结
文物是历史的一部分,贩卖文物的同时,国家的历史痕迹也被强硬地抹去了。哪怕他所谓是“保全文物”,也是损坏了文物对于国家的意义。一个爱国的人,应当珍爱国家的一切!
参考资料:《流散美国的中国铜器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