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進行修複時表示: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圓明園,中華文明史上的最璀璨的瑰寶。公元1709年,清朝的康熙皇帝親自提筆,寫下了“圓明園”三個大字,随後名人将其懸挂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于這個名字的來源,雍正皇帝曾經這樣解釋過: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進行修複時表示: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從這裡就足以看出,清朝皇帝對于圓明園的重視性。其實圓明園的興建也的确是個浩大的工程,圓明園的總占地面積多達350公頃,相當于8.5個紫禁城。其中,水域面積約有140公頃,這就相當于一個頤和園。然而,這座經曆了一百五十多年才修建而成的“萬園之園”,卻在往後的歲月裡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摧殘。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1860年10月6日傍晚,英法聯軍闖入了圓明園大門。盡管當時還有二十多守園的太監奮力抵抗,但是這二十多人對于侵略者來說,無異于以卵擊石,這樣的抗擊力度簡直不被侵略者看在眼裡。擊退了二十多人的反抗之後,英法聯軍如同欺負弱小的強盜一般,開始在圓明園裡肆意劫掠。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進行修複時表示: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能拿的拿、不能拿的燒,反正就是要做到“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的境界,作為一個強盜,甯願燒毀這些稀世珍寶也不能留給主人,這是一種多麼無恥的行為!可悲的是,這并不是圓明園的最後結局。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西郊的皇家園林再次迎來了侵略者無情的摧殘。

經曆過幾次摧殘的圓明園,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園内能拿走的珍寶,早就被那些侵略者拿走,就算是不能拿的也被大量燒毀,除卻一些地理位置偏遠、處在水域上的建築逃過一劫以外,其他的大多幾乎被毀壞。根據《泰晤士報》報道:圓明園中損失的财物價值超過了600萬鎊,而這些還是能估計出來的,其他的那麼多無法再複制的珍寶,它們對于人類的意義遠不是用冰冷的金錢就可以估價的。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進行修複時表示: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1996年,國家開始組織對圓明園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希望可以盡力修複一些被損文物,另一方面希望可以發現一些被侵略者們遺留下來的文物。好在,感念老祖宗的庇佑,也得“感謝”那些侵略者走得太沖忙,有一些文物來不及打包,還給咱們中國人留下了。在這二十多年當中,那些考古學家還是有些收獲的。

在這些被回收的文物當中,有一件最珍貴的文物,那就是銅鎏金象首。說起來,這件文物的發現過程也堪稱戲劇性。2014年,考察隊在整理宮門河道周邊的文物時,有人突然發現河道裡有個鼓起物,抱着碰一碰運氣的想法,考察隊就把這個泥包打撈起來了。回來以後,經過半個多月的清洗才發現:這是一件清代時期的皇家珍品!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進行修複時表示: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它的制作工藝還遠在十二生肖之上,這對于考古學家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意外之喜。考古學家們推測:這應該是在搬運大件兒的大象擺件時,象首被不小心弄得掉落了下來,而當時情況過于混亂,也沒人發現,于是這個象首就被淹沒在河道裡了。直到2014年,考察隊的到來才使得它重見天日。

其實,經過這些年的整理和挖掘,已經有五萬餘件文物被考察隊發現,而被搜查過的地方還不到五萬平方米,圓明園那麼大,相信還會給國人帶來更多的驚喜。的确,對于圓明園被毀,每個人中國人都是倍感心痛。然而,曆史不可追,我們要做的隻能是,在曆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