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權思想”是必須厲行法治的社會基礎

特權思想的另一個說法叫例外,即自己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而其他人不行。中共反腐敗,歸根結底就是反特權。腐敗的根源就是特權思想。但是,是不是隻有官員才有特權思想呢?不是。種種迹象表明,特權思想存在于每個人的大腦中且根深蒂固,矯治特權思想、遏制特權行為,是所有社會治理都要面對的主要任務,也是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主要任務。

孔子為什麼講“克己複禮為仁”?因為他知道,人人心中都有個躁動的魔鬼,這就是“特權”思想,就是自認有超越一切規矩的權利。開“四輪殘摩”的人認為自己可以不受交通規則的束縛,是以不僅敢于占用自行車道且大膽逆行;開轎車的人認為自己有通行的特權,是以敢于無視斑馬線、與行人搶道;身高馬大的人認為自己有特權,是以就敢在地鐵、高鐵上霸座;個别腦子進水的人認為自己有特權,是以敢于無視防疫要求、拒絕出示“健康碼”還毆打防疫從業人員等等。而所有這些特權,無不是以損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為代價,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如果任特權思想橫行,結果會是怎樣的呢?結果一定是秩序混亂、禍端橫生。

是以,孔子才認為,克己複禮為仁。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控制自己的特權思想,遵守社會道德秩序就是仁德!他進一步說:“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是說,隻要大家一天可以做到克己複禮,整個天下就是仁治的天下了。厲行仁德要從自己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怎麼克己複禮呢?“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也就是,不符合道德秩序的,不要去看;不符合道德秩序的,不要去聽,不符合道德秩序的不要去說,不符合道德秩序的不要去做。這“四非四勿”,不就是克制自己的特權思想、遵守社會道德秩序的具體展現嗎?

孔子是教育家,一生緻力于教化,緻力于純潔人的心靈,讓人人都成為“仁”的堅定信仰者、自覺實踐者,故稱為“仁治”。但是,曆代政治實踐證明,基于“醫心”的仁治并不能有效矯治特權思想。凡聽到孔子的“克己複禮為仁”的,沒有人認為不對。但是,人人又都不想從自己做起,相反,希望所有人都“克己複禮”,唯獨自己可以是“例外”。是以,所謂“仁政”,無不以失敗而告終。孔子周遊列國,不僅得不到任用,相反經常被圍困、羞辱,就是明證。

解決這一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靠法治。是以,自秦朝開始,法治思想開始深入人心,也成為國家治理的主要方略。而法治的核心,就是遏制特權,将“四非四勿”納入法治軌道。凡做到“四非四勿”、克己複禮的,法律予以保護和尊重;違反“四非四勿”、縱己越禮的,法律予以懲治和矯正。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特權思想是厲行法治的社會基礎。隻要特權思想存在一天,法治就需要厲行一天。沒有法治保證,孔子的“克己複禮”就是空談。

但是,在當今法治社會,像諸如霸道、霸座、越線、越規等等現象為什麼依然比比皆是呢?這說明,僅僅依靠法治,也并不能徹底消除“特權”現象。由于執法成本的存在,執法能力的有限性與違法行為的無限性之間的沖突難以根除,總有人會心存僥幸,鑽法制的空子。

是以,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法治,一手抓仁治,既要有法律的規制,也要有教化的根治。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子的“醫心救世”思想,還是要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