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大?曆經39年修建,難道隻刨了一座山?

秦始皇陵是世界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内涵最豐富的陵墓,秦始皇修築這座陵墓前後用時36年,投入了70多萬的人力,甚至有時候人數還會将近80萬,投入的人力相當于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8倍。除去帝陵的叢葬坑,而僅僅是秦始皇陵的地宮陵園占地就有将近26萬平方米,是故宮的78倍。

也正因為巧奪天工的工藝和不計成本的投入,秦始皇陵的封土才會高達115米(後被侵蝕和地質演變,現今隻剩43米高度),以至于有人以為秦始皇陵是一座山丘。

那麼,既然秦始皇陵不是一座山,那為何在大家印象中的秦始皇陵,反而是一座山的形象呢?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大?曆經39年修建,難道隻刨了一座山?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修築于骊山之北的河流沖積扇上,北臨渭水,是絕佳的風水寶地。其陵墓分為地表部分和地宮部分,其地表便是秦陵封土,其形狀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而四周斜坡呈梯形,是以這地表便讓許多人誤以為的一座山丘。而實際上,地宮部分才是其墓葬的核心區域。

地宮又分為陵園區和叢葬區兩個部分,帝陵地表封土之下便是地宮的陵園區。地宮陵園區從内到外又分為四個部分,分别是宮城、内城、外城、外城以外四個部分,被兩堵内外城垣隔離,整體呈回字形。這四個部分又根據社會功能的不同,其陪葬寶物的密集程度也不盡相同,整體上也是從内到外逐漸減少。

而為了保護這些陵園區,地宮内“下锢三泉”,如有人盜竊,則人會跟随地宮被水淹沒,另外還有水銀形成的江海,機關箭弩等殺人利器。至于叢葬坑,就用來放置類似于秦始皇的兵馬俑以及陪葬妃嫔、太監和宮女之類的“社會組織成員”。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大?曆經39年修建,難道隻刨了一座山?

▲呈回字形的陵園區

而地宮安放秦始皇的宮城之中,根據郦道元《水經注》描述,其房頂上畫有天文星宿之象,以璀璨奪目的夜明珠來組成日月星辰,交相輝映,其棺木之下則修築有類似我國地形的三山五嶽,其間的江海則以水銀灌注,機相灌輸。而灌木四周,文武百官無數雕像則謙恭地站在始皇帝的棺木之前。

根據《史記》記載,這座宏偉浩大的帝陵修築了共計39年,分為大緻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由于正是這個階段秦國大量财力都用于打仗,是以其陵墓隻設計了大緻架構,修築進度十分緩慢。但即便如此,還是花費了整整26年。

第二階段則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執政9年,由于江山一統,資源得到高效整合配置,是以這個時期修築進度突飛猛進。

第三階段則是秦始皇死後的4年,此時恰逢陳勝吳廣起義,國家政局不穩,财力不夠,是以便隻能草草收尾。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大?曆經39年修建,難道隻刨了一座山?

▲秦陵縱向剖面圖

可惜的是,在秦王子嬰元年,秦始皇陵在竣工後沒有多久便迎來了它的劫難。當時項羽入關以後,率領他的三十萬大軍破壞秦始皇陵,将帝陵地表建築洗劫一空。但他沒有就此打住,還挖掘了地宮部分,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之是以現今會重見天日,正是由于項羽破壞了地宮的叢葬區。至于陵園區,則幸虧地宮機關重重,造成楚軍不少傷亡,才得以保住。

而後在漢朝時期,劉邦為了安撫原來七國貴族,便派人給他們的先祖守陵,而秦始皇陵則得到了二十戶守陵人的保護。但是由于秦始皇陵名氣太盛,是以每逢亂世必然會有軍隊在此劫掠,是以這二十戶守陵人作用并不大。在新莽政權時,赤眉軍便光顧了一次,魏晉時期,後趙的石虎也盜掘了秦陵,而唐末黃巢時期,秦始皇陵又再度遭遇了一次大規模破壞。

因而在曆經數千年烽火歲月以後,秦嶺地表建築早已不複存在,叢葬區也被破壞殆盡,所幸地宮陵園因為機關複雜,是以才未被遭到破壞,而我們在其地表能看見的也不過是一座封土堆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