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新三國》青瓷洗

紛紛擾擾是三國,三國時期可能是讀者們最熟悉的亂世了,大多數亂世由于疊代太快、線索太多,科普成效總是不如大一統的朝代明顯。

而趁着明清小說和當代戲劇的“東風”,三國短短六十多年的曆史(公元220-280年)集合了衆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可以說是文學、戲劇與曆史結合的“經典案例”。

與之相反,這個時期陶瓷知名度卻不如大放異彩的唐宋和明清,你知道三國的陶瓷走的什麼路線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時期越窯青瓷洗,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三國時期處于東漢與西晉之間,陶器延續了東漢的典型風格,陪葬的陶質明器大量出土,人物和動物造型的陶器依然占有比較大的比例。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塢堡,現藏武漢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魏陶井,遼陽市北園車騎壁畫墓出土,現藏遼甯省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執盾俑,1986年出土于武漢黃陂縣滠口鎮三國墓M68,現藏武漢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牛車,南京市江甯區上坊吳墓出土,現藏南京市博物總館

這個時期瓷器還是一種興起不久的新産品。

瓷器的造型和裝飾基本上承襲漢代的,與陶器、漆器和銅器的形式、花紋比較相似。在傳承中也在逐漸發展出屬于瓷器的新風格,這一風格也對南北朝的瓷器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在瓷器制作工藝上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為唐代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越窯青瓷罐,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越窯青瓷蛙形盂,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三國時期是經濟重心初步南移的曆史階段,江南地區的戰亂較少,而同一時期的北方地區戰亂頻仍,南北方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的狀态。

在三國結束之後的一百五十年間,黃河流域的窯址和出土瓷器都很少,與長江流域的情況大不一樣。

随着人口、技術的輸入,江南經濟得到迅速開發,也為瓷器手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東漢時期成功燒制的青瓷在這個時期繼續壯大,南方衆多窯口(均山窯、瓯窯、婺州窯、德清窯等)中,以浙江越窯青瓷的成就最為突出。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越窯醬釉圓槅,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雞首罐(一對),1987年安徽馬鞍山宋山東吳大墓出土

這一時期的越窯青瓷釉色趨于青綠,釉質比較均勻,胎質變得純淨。南方陶瓷除了釉色青綠的器物之外,還生産醬釉和黑釉的瓷器,逐漸擴充瓷器家族的“成員”。

三國時期還出現了一些頗具時代特色的器物,這些造型在魏晉南北朝也得到了延續和發展:

谷倉罐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堆塑人物樓阙魂瓶,南京市江甯區上坊吳墓出土,現藏六朝博物館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褐釉孝子送葬陶魂瓶,現藏南京市博物館

谷倉罐又稱“魂瓶”“堆塑瓶”,是三國、兩晉時期江南地區特有的代表性喪葬明器。

和前朝一樣,陪葬明器依然包括雞籠、狗圈、建築等仿現實生活場景的微縮版本,這說明三國時期的百姓家庭已經把家畜養殖當作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共生的環境理念。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釉堆塑谷倉罐,20世紀30年代後期浙江紹興三國墓出土,現藏故宮博物院

谷倉罐一般上半部堆塑多種飾物,像這件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谷倉罐,上半部有三層崇樓居中,一層兩側各有一條狗把門,樓檐之上有栖息的鳥和覓食的老鼠。崇樓兩側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執不同的樂器,正聚精會神地演奏樂曲。谷倉頂部堆塑五隻相連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從罐口爬出。

四小罐分列大罐四角,周圍簇擁着引頸覓食的雀鳥。谷倉的下半部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其餘部位塑貼一龜馱碑,碑上刻“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24字。

龜之周圍塑貼人物及鹿、豬、龜、魚等動物,其間還夾雜刻劃狗、魚、龍等紋飾,另有 “飛”“鹿”“句”“五種”等字樣。

它以百鳥争食、歡慶豐收、牲畜滿欄等題材的立體雕飾展現了1700多年前江南吳地莊園五谷豐登的場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種種享受,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彩繪蓋罐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南京市雨花台區長崗村吳墓出土,現藏六朝博物館

除了陪葬的明器,三國時期日常器物也别具特色。這件彩繪蓋罐上腹一周貼塑四個鋪首、兩尊佛像、兩個雙首連體鳥,排列整齊,間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

胎上通體繪有褐彩紋飾,筆墨流暢,氣韻生動,是我國迄今所見以繪畫技術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稱早期瓷器中的藝術珍品。

該器于1983年出土,精湛的釉下彩繪工藝,改變了人們對釉下彩工藝始于唐代的認識,把我國釉下彩繪工藝出現的時間提前了近五百年。

虎子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虎子,南京市鼓樓區五塘村東吳墓出土,現藏六朝博物館

青瓷虎子源自戰國、西漢時期的銅虎子,當初的造型很簡單,隻是一個橫卧的圓筒體,沒有虎形裝飾。

東漢時浙江等地出現了瓷質虎子,三國時期的虎子出現束腰,向蠶繭形發展,腿部豐滿,形似一隻蹲昂首伏的猛虎。

這件青瓷虎子就具有三國時期的時代風格,體似蠶繭,流口朝上,圓腹,腰部稍内收,四足俯卧腹下,每足三爪。提梁做螭虎狀,腰脊隆起作柄,長尾卷曲,背脊刻直線紋數道。造型生動傳神。

羊形燭台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羊形插器,南京市鼓樓區草場門東吳甘露元年墓出土,現藏六朝博物館

我國用燭照明的曆史很悠久,戰國、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各種精緻的銅燭台。三國、西晉時期發展出瓷燭台,而三國時有羊形燭台,西晉則流行獅形燭台。

這件羊形燭台,羊身軀肥壯,四足卷曲作俯卧狀,昂首張口,豎耳;項脊分披鬃毛,腹部刻劃雙翼。羊頭上有一圓孔,用于插燭。其勻淨無暇的釉色,優美勻稱的造型,把羊溫順謙恭的特性表現的淋漓盡緻,堪稱六朝青瓷珍品。

電視劇《新三國》裡還出現過羊形裝飾和動物形燭台。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熊形燈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吳青瓷熊形燈,1958年南京市清涼山吳墓出土,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熊形燈正面

油燈的基本造型是有油盞、燈柱和承盤三部分組成,這件熊形燈造型有趣,小熊雙手托舉承盤,在提示這件作品做為燈具的用途。

這件熊燈燈盤為缽形。燈柱制成幼熊形狀,腹部鼓起,四肢細弱,身體刻劃出細線紋,代表鬃毛。底盤底面刻“甘露元年五月造”銘文,甘露元年為公元265年,是最早的并有紀年銘文的瓷燈。熊坐在底盤上,頭頂燈盤,雙臂護在頭兩側,有着熊特有的憨态,十分有趣可愛。

可以看出,工匠走出了青瓷器制造的初期階段,把熟練的技術和藝術個性結合起來,生産出了極具意趣的佳作。大家有沒有被這個模樣可愛的小熊熊圈粉呢?

三國時期的陶塑氣韻各有差别,有的神獸得了好差事,笑得見牙不見眼。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蜀漢灰陶搖錢樹座,現藏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開心的辟邪

有的人則沒有神獸這般好運氣,千年之前還做着苦哈哈的“打勞工”——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滑動檢視>>

武漢博物館收藏的三國時期陶俑

你知道三國的陶瓷是什麼畫風嗎?

三國時期的陶瓷一方面延續東漢時期的風格,另一方面也在發展出新的器形和裝飾,這些都為瓷器在後來發展成熟奠定相應的基礎。

總的來說,它的“畫風”是樸素而生動的,尤其是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充滿生活氣息。你是否喜歡這種不事雕琢的路線呢?

END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在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