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三星堆金沙聯合申遺,緊扣“消逝文明的見證”是關鍵

12月18日上午,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推進會在四川廣漢舉行。專家肯定了此次申遺的價值和意義,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其中,對于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土遺址保護與展示,以及申遺過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關鍵點,都給出了極有價值的建議。

專家:三星堆金沙聯合申遺,緊扣“消逝文明的見證”是關鍵

李光涵

全球文化遺産基金會(GHF)中國項目主任李光涵首先發言,她強調土遺址的展示是申遺成功的重點之一。“三星堆和金沙兩處遺址出土文物很豐富,但世界文化遺産的申報,主要依托遺産所在地這樣的主要載體,可移動文物不是最重要的價值闡釋主體。”李光涵說。

專家:三星堆金沙聯合申遺,緊扣“消逝文明的見證”是關鍵

唐際根

南方科技大學社會學中心教授唐際根則提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文化大遺址都依托于大江大河,如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黃河流域等,“現在三星堆和金沙依托的是長江流域,要突出這方面獨特性的挖掘。比如三星堆城牆還有遺迹殘存,城内布局則需要更清晰的圖錄選幾個點來突破。”

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楊林提出,5.5萬平方米的遺址申報面積,目前看來可能還是“稍微小了一點”,這兩處遺址出土的文物的數量和品質,與遺址和遺迹的展示,還不太成比例。“這兩處遺址和其他古蜀遺址的關系,在成都平原所産生的作用,還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進一步發掘,進行更深入的考古調查。”楊林說,“另外,三星堆遺址和南方絲綢之路、古蜀道、茶馬古道等線性文化遺産的關系和作用,也是我們下一步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築曆史研究所所長王力軍提出了三點建議:1.對遺址所處的古代城市格局與區域曆史、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需要更深入的研究;2.對這些關系要有深入詳盡的說明和完整的解釋;3.對城市格局本身的研究也要繼續細化。“比如祭祀區和城市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祭祀區為什麼在這個位置?在這個城市格局中占據什麼地位?和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關系等等。”

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表示:此次申遺不僅要把兩處遺址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展現出來,并且要将其與世界青銅文化建立對話。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極大豐富了中國青銅文化的體系,彌補了過去中原的青銅器除了禮制之外,在宗教與神話表達方面的薄弱。”霍巍說。

專家:三星堆金沙聯合申遺,緊扣“消逝文明的見證”是關鍵

姜波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副主席姜波的發言,尤具“實戰”參考價值——他同樣強調了申報世界遺産更關注的是遺址而不是遺物,強調地面遺迹而不是擺進博物館的展品。“要将這兩處遺址所展現出的古國文明價值特征和對全球文明程序而言的獨特價值闡述出來,文本工作方面要進一步下功夫。

姜波還特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申報标準——“消逝文明的見證”。他表示,緊扣這一點,很可能是申報成敗的關鍵因素。“三星堆還有很多謎團沒有解開,但未解之謎的存在,并不妨礙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比如巨石陣等等,是允許留下謎團待日後解讀的。”姜波說,“但申報的時候,這一點一定要充分闡釋到位。”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任宏偉 攝影報道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