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在很多影迷看來,84歲高齡的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的新作《最後的決鬥》,竟是一場“災難”。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畢竟,該片的制作成本雖高達1億美元,但在全球範圍内僅拿到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再次重制了斯科特因《銀翼殺手》在1982年經曆的慘劇。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不過,和《銀翼殺手》相似的是,《最後的決鬥》在口碑層面卻相當喜人,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5%,豆瓣評分也沖到了8.4分。加之,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時隔24年再次聯手編劇并出演,以及亞當·德賴弗、朱迪·科默等大牌影星的加盟,使得本片的觀衆緣并不差。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有時候,我們并不需要因為一部傑作的票房遭遇滑鐵盧,就對其心生疑慮,其口口相傳的觀影感受,才是我們遴選影片的标準。《最後的決鬥》便屬于這一類。

01

和斯科特大多數的曆史動作片一樣,《最後的決鬥》同樣改編自真實的曆史事件。隻不過,這則曆史往事被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英語系教授埃裡克 傑格,整理在《最後的決鬥:中世紀法國一宗犯罪、醜聞和決鬥裁判的真實故事》一書中。

馬特·達蒙看過此書後,頗感興趣,便連同好友阿弗萊克一道将其改編成劇本,并和好萊塢最擅長拍攝曆史動作片的斯科特聯系,遂而促成影片的誕生。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原先,由亞當·德賴弗飾演的鄉紳勒格裡一角,本該是阿弗萊克出演,但達蒙和阿弗萊克考慮到兩人在大衆層面的熟稔程度,為了防止觀衆在觀影期間跳戲,浮想聯翩,是以邀請德賴弗來擔任。

這部制作精緻的曆史片,講述的便是達蒙飾演的卡魯日、德賴弗飾演的勒格裡,以及科默飾演的瑪格麗特三人之間的故事。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和傳統的線性叙事手法不同的是,《最後的決鬥》分為三個部分,從上述三個主角的各自視角出發,對他們之間愛恨情仇的往事進行梳理和觀察。

在卡魯日(達蒙)的“告白”中,他是一個受盡怨氣的沒落貴族。曾在戰場上拯救過勒格裡(德賴弗)一命,并将其視為生死兄弟,但後者卻背信棄義,連番使壞。

勒格裡先是靠着讒言逢迎得到封主皮耶(阿弗萊克)的青睐,成為位高權重的寵臣,不斷催收卡魯日的稅金;之後,又搶奪了卡魯日的繼承權,晉升為新的上尉。最為可惡的是,勒格裡強奸了卡魯日的妻子瑪格麗特(科默),使其一家蒙受了巨大的恥辱。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可在勒格裡的“告白”中,并非如此。他記住的是自己拯救了卡魯日的命,為他在封主皮耶面前說盡好話,方才避免卡魯日這位愚蠢的兄弟遭受更多的敵對。

至于所謂的強奸一說,更是荒謬。勒格裡自認才高八鬥、風流倜傥,天下女人無不拜服于自己的铠甲戰袍下。他雖然對瑪格麗特一見傾心,但他同時認為,瑪格麗特也對他暗送秋波,頻傳愛意。兩人隻有通奸一說,絕無強奸之論。

而到了瑪格麗特的“告白”中,自己從來不曾受到男性的尊重。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父親為了名譽,将自己嫁給了卡魯日;丈夫隻顧發洩自己的性欲,從不顧及她的感受;生出兒子才是瑪格麗特的使命,否則她在丈夫和婆婆眼中,一無是處;而狂妄自大的勒格裡,不但強奸了瑪格麗特,而且事後誣陷,毫無悔過之意。

卡魯日為了面子,勒格裡為了逃避處罰,對瑪格麗特被奸一事訴諸生死決鬥。

在沒有監控攝像頭和DNA鑒定的中世紀,人們往往将這種是非難辨的案件,以“決鬥”的方式進行裁定,他們相信既然萬能的上帝是公正的,那麼他勢必會庇佑正義的一方。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可是,如果卡魯日輸掉決鬥的話,在人們眼裡便意味着瑪格麗特說了謊,她将當衆被活活燒死。是不是非常荒謬,瑪格麗特是否遭受強奸,最終的答案取決于兩個男人蠻力較量的結果。

卡魯日和勒格裡誰會勝出?瑪格麗特的命運又将如何?《最後的決鬥》看似是在演繹一場生死決鬥,實則是在描繪中世紀女性的生存困境。

02

《最後的決鬥》中這一叙事手法,很多人将其稱為“羅生門”。

這一名詞語出日本,後來泛指真假難辨,當事人各執一詞,令事件全貌難知的困境。芥川龍之介以此為靈感,在1915年創作出了短篇小說《羅生門》。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1950年,黑澤明将芥川的這篇小說,加上另一篇《竹林中》合在一起,改編成電影《羅生門》。由此,“羅生門”的叙事手法,便在影視劇中開始常見。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最後的決鬥》一片并不全然符合。因為不管是卡魯日被催收稅金,還是失去上尉的繼承權,抑或者控訴封主皮耶與勒格裡搶奪自己的莊園所有權等情節,在勒格裡的叙述中,同樣存在。

進一步來說,片中的主要情節在三人的口徑中,保持了一緻。隻不過在一些細微的措辭、模糊的場景上,三人的講述口吻差異較大。這一叙事手法,倒和2020年的港劇《歎息橋》頗為相似。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在後者中,幾對情侶在回憶同一事件時,雙方的态度和言辭都判若兩然。每個人的回憶片段,在情感上都傾向于自我,即自己才是那個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人。

這一“記憶偏差”的現象,源于人們都以自我的情緒作為中心,進而投射更多的恻隐和憐憫,而絕少關注他人的情感回報。

在《最後的決鬥》中,卡魯日和勒格裡其實都在戰場上救過對方的性命,隻不過一先一後,這在畫面中顯示得非常清晰。然而,他們隻記住了拯救對方的性命,而忘卻了自己也曾是被拯救者。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這種道德上的給予與虧欠的關系,一直貫穿于卡魯日和勒格裡長達十六年的恩怨情仇中。卡魯日認為自己被勒格裡不斷侵占和侮辱,而勒格裡則深感卡魯日不識好歹、愚不可及。

兩個男人最終以決鬥分出生死,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女人被強奸隻是導火索,男人的面子受損,才是積怨已久的根源。

這也是本片值得咀嚼的地方。明面上,它是在講述兩個男人之間的決裂,實則是借男人們各自的偏狹視角,去反思女性遭受的不公。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雷德利·斯科特在片中既營造了一種曆史真實,同時也在這種真實的語境裡安插了無處不在的批判視角。

不管是廣角鏡頭下中世紀巴黎城市的風貌,或是特寫鏡頭裡皮耶身上的那件絲絨華袍,都如《權力的遊戲》一般,讓我們對此無比信服,毫無違和地沉浸在14世紀後期查理六世的宮殿莊園内。

除卻這層視覺景觀上超高的還原度,上文提及的卡魯日的叙事視角、勒格裡的叙事視角,也為這種曆史真實添加了心理層面的砝碼。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你不會在觀看卡魯日的單元橋段時,對他心生厭惡,因為他是如此忍辱負重,如此地英勇果敢。如同大多數好萊塢曆史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你隻會覺得卡魯日應該是一位逆襲的英雄,舊時代的門楣。

同樣,你也不會在觀看勒格裡的單元橋段時,覺得他厚顔無恥,自私自利。相比于卡魯日先天的家族優勢,他隻是一個普通的鄉紳護衛,為了出人頭地,他鑽研各類知識,用情商和才華在貴族那裡躍升階層。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然而,等瑪格麗特将“真相”娓娓道來——導演特意在銀幕上将“真相”二字凸顯了兩秒,我們才發現卡魯日和勒格裡是如此愚蠢不堪、妄自尊大。

這一從叙事技巧層面産生的反差感,在結合曆史語境之後,頓時增添了男權社會的層層重壓。當瑪格麗特以一位女性的正常反應,應對這一糟心事件後,她得到的不是公平,而是一次次的羞辱和漠視。

閨蜜認為她遭受強奸,事出有“因”;婆婆認為她斥之公理,是在侮辱夫家榮譽;司法宮上的教士對她進行言辭轟炸,用惡意去揣度這個可憐的女人。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直至我們看到影片高潮處的厮殺決鬥,本該為之緊張揪心,而我卻和瑪格麗特的心情一樣,冰冷如死灰。決鬥場上的男人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戰,決鬥場外的圍觀者是為了獵奇解悶而觀,但沒人看一眼瑪格麗特,在這場關乎一個女人的清白與生死的審判中,竟無人在意當事者的情緒。

這種巨大的悲涼感,穿透了六百多年的曆史屏障,狠狠地擊中了銀幕外的我們。使得我們不禁要問一句:女性作為一個完整的主體,如今得到尊重了嗎?

很遺憾啊,這樣的佳作票房慘敗

或許,這也是年屆耄耋之齡的斯科特,在《最後的決鬥》中留給我們的最大的啟示。

花無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