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1951年的元旦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也必将載入史冊,因為在元旦前夜我志願軍開始發動針對“聯合國軍”的第三次戰役。到了1月3日上午,志願軍對南韓首都漢城的弧形包圍已經基本形成,1月4日我39軍偵察部隊開始最先進入漢城。

此時的“聯合國軍”以及衆多難民已經南撤,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将軍也緊随擔任後衛的美軍撤走,但在他指揮部的桌子上卻寫着“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緻敬”的話,令人不解,那他為何寫下這句話呢?作為戰場上的對手他意欲何為呢?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首先:表達對志願軍軍紀的敬佩

我們知道人民軍隊自從成立的那天起就擁有鐵一樣的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了人民軍隊緻勝的法寶。在嚴格的軍紀塑造下,部隊在抗日和解放戰争期間經曆了千難萬險的曆練,部隊規模從小到大、戰鬥力從弱變強,軍紀也越來越嚴格。

對内士兵們不拿百姓一針一線,對外也奉行繳槍不殺的政策,如在北韓隻要是聯軍的傷員如能醫治都會得到較好的待遇。如果有重傷員無法醫治,很多情況下都會被志願軍連同擔架一起放在路邊然後撤到遠處等待聯軍醫務車來接,當傷員被擡走時志願軍隻在遠處觀察,并不會射擊。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在李奇微來到北韓之前,便已經在參聯會上得知了中國士兵對待美國戰俘的一些做法。

他回憶錄中曾這樣寫道:“中國部隊是更文明的敵人,相比于北韓人在聯軍士兵腦後給一槍的習慣,中國人則會将少得可憐的食物分一些給俘虜,并采取友善的态度。”

或許一個出身于西點軍校的進階将領,在面對戰場上擁有如此軍紀的部隊時也會刮目相看,即便是敵人,但這種敬畏之心依舊油然而生。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其次:對志願軍戰術、戰鬥意志的敬佩

志願軍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很多人都會說這是一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直面聯合國軍的部隊。但實際上當初的志願軍為了隐蔽行蹤是偷偷摸摸過江,鬼鬼祟祟打伏擊,甚至初入北韓的部分部隊還是身穿人民軍軍裝,手拿人民軍軍旗參加作戰的。

但令美國人都不可否認的是,這支曾經被麥克阿瑟瞧不起、看不上的農民武裝,在極其寒冷的冬天将聯合國軍打退。無論是獨樹一幟的戰術還是果敢無畏的戰鬥意志都令人振聾發聩,中國部隊善用的V字型穿插戰術總是讓聯軍手忙腳亂、陷于被動。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相比于從不會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卻隻知道要部隊、要核武器的麥克阿瑟,李奇微在面對志願軍時則非常謹慎、冷靜,并說過雖然中國部隊缺乏後勤補給,攻勢隻能維持一周,但依舊善戰、勇猛。

可以說當時的先輩們在如此糟糕的條件下,打退了聯合國軍飲馬鴨綠江的企圖,僅在這一點上就令人敬佩。

李奇微敗退漢城時,為何寫下緻敬中國軍隊總司令的話?意欲何為?

是以當1951年1月4日李奇微随同聯軍的後衛部隊撤出漢城時,剛剛來到南韓僅一個星期的他以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的名義寫下了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緻意的話。在這句話中展現了對對手的尊敬,以及對這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打出如此結果的部隊表示敬意。

1951年3月志願軍撤出漢城後,這裡還有多少人口?是中國的錯嗎?

美國人拿南韓人當炮灰,當時韓軍怎麼想?一段話成為标準答案……

二戰規模到底有多大,完全超乎想象,最終答案讓人不信!但是……

麥克阿瑟:和中國開戰讓蔣介石上,李奇微:你說得對,但那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