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1988年,在雲南一座大山裡,這裡的人們正在勤勞的耕種,突然從一個林子裡走出一位白發蒼蒼老人,這位老人看到外面這些閑散的人們,着急走向人群,先是敬了一個軍禮,随後就着急的問道:“日本人打到哪裡了?”人們都覺得這個問題十分奇怪,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老人十分着急,見人就問這個問題。

此時,一位年輕人聽到老人的這個問題後,疑惑地說道:“日本鬼子早就被趕出中國了呀”,老人聽到這個回答後忍不住老淚縱橫,激動地說:“那就好那就好。”

這位老人到底是誰?

他為何會問出這種問題呢?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成功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但這次勝利的果實卻被袁世凱半路截獲,1915年,袁世凱在北京宣布稱帝,試圖推翻革命成果恢複舊制,好在革命人士都不認同,各省都對此提出抗議,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制,不久後就去世了。

此時的中國,并沒有因為袁世凱的去世恢複統一,各大軍閥占地為王,中國領土被軍閥割據難以統一,但辛亥革命所宣揚的民主思想,卻在當時影響了許多人,李良田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李良田出生在雲南的一個小山村裡,家境并不富裕,世代靠着耕田謀生,彼時雲南的官吏大多十分腐敗,又是列強眼中必争的肥肉,在這種内憂外患的情況下,許多有志之士都奮起加入雲南革命的道路為辛亥革命做出了有力的支撐。

年幼的李良田,恰好見證了這一次革命的全過程,辛亥革命之後,雲南就一直處于滇系軍閥的控制下,軍閥為了權利土地争端不休,受苦最多的卻是百姓,李良田與家人在軍閥争鬥下,被迫離開了家鄉流連失所,李良田跟着父母,一路看着受苦受難的百姓,明白了軍閥不能讓百姓過得好的道路,這也決定了他以後會加入革命道路,加入那個為百姓着想的組織。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經過兩年多的鬥争,廣東革命政權得到統一,但1927年4月,北伐戰争的勝利成果被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竊取,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與此同時,滇系軍閥再次發生争權的事情,權力更疊,雲龍被國民黨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雲南内部終于在某種程度上安定下來,雖然一直在國民黨統治的地方長大,但懂事後的李良田并沒有加入國民黨的隊伍,而是一直在家中與父母耕地,他的命運在一次聽說過紅色思想後開始改變。

自蔣介石成立國民政府後,就一直在試圖剿滅革命者,多次對組織發起攻擊,試圖借此鞏固自己的權力,革命者堅信自己的革命道路,于是組織了自己的軍事武裝力量,也就是工農紅軍,随後在偉人的上司下,組織發起秋收起義,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根據地。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面對國民黨的圍剿行動,組織上多次發起了反圍剿,革命人士開始宣傳紅色思想,身體力行地诠釋一切為人民的宗旨,許多人民被革命者感染,加入了革命的道路。

李良田所在的小山村,也知道了有這樣一個組織,他們關心百姓愛護百姓,李良田開始對這個組織有了好奇心,總是向别人打聽這些事情,越了解這個組織,李良田就越激動,他覺得這就是自己所追尋的道路,于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李良田響應時代的号召,離開了父母,在25歲時加入了這個與百姓目标一緻的組織,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在成為紅軍後,李良田就一直跟着部隊東奔西走,宣傳紅色思想的同時還得提防可能會出現的國民黨隊伍,紅軍戰士們一直信奉不拿百姓一粒米一滴水的道理,是以經常風餐露宿,生活十分艱苦,但越苦李良田這些戰士們就越高興,他知道隻是因為他們以百姓為先,與國民黨不同,在遭到國民黨襲擊的時候,李良田總是奮勇抵抗,因為他知道這是在為百姓而戰,為自己而戰。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發起侵華戰争,全國人民奮起抵抗,大敵目前,國民黨蔣介石卻始終堅持攘外必先安内,不團結對外抗日,反而一直在針對革命組織發起圍剿行動,東三省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迅速淪陷,蔣介石更加瘋狂的對革命組織發起襲擊。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1934年10月,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襲擊,被迫進行了戰略性轉移,一場浩浩蕩蕩的長征拉開了序幕,紅軍戰士們爬雪山、過草地、渡黃河,兩萬五千裡的路程,戰士們從沒喊過一句苦,也沒有說過一次累,餓了沒糧食就吃野菜啃樹皮,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有給小同志做魚湯,自己卻餓死了的炊事班長,還有将保暖衣物發給其他人,自己卻凍成冰雕的軍需處長,長征路漫漫,支撐他們走出來的是革命的信心,李良田也是長征隊伍中的一員,在長征途中,有這樣一件讓他十分受震動的故事。

在戰士們長征經過甘肅時,恰好是梨子收獲的季節,梨園裡的梨樹上結滿了黃瑩瑩的果實,餓了幾天的戰士們看着這些梨子流口水,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去摘,就算是落在地上的梨子都沒有人撿。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周總理當時剛剛病愈,在梨樹下躺了一晚上也沒拿過一個梨子,有些戰士看着這些梨子實在是饞不過,就問周總理能不能買着吃,周總理同意了。

由于當時甘肅的百姓被國民黨的錯誤宣傳給蒙騙,不敢說出價錢也不肯賣錢,梨農們沒收錢戰士們也不敢拿梨,一直到最後離開的時候,都沒有一個人在這個盛産梨子的地方吃了一口梨。

李良田知道這件事情後,深受觸動,更加的信任組織,信任革命了。

1936年,這場萬裡長征終于順利結束,這一年李良田31歲,他扛着步槍意氣風發的樣子,性格也因為在長征途中吃盡苦難變得越發堅毅了,此時的李良田精神富足,也做好了迎接更多挑戰的準備。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國共再次合作,建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正式開始了全面侵華戰争,好在國共團結抗日,革命組織派遣八路軍打遊擊戰,在武漢會戰中,中國軍民以四十萬的傷亡一舉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此後雙方就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1943年,由于日本兵力已經嚴重不足,我軍開始瘋狂反撲,日本鬼子節節敗退,終于在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自此抗日戰争我國以巨大的代價擊退了侵略者,那麼,李良田又是如何跑到山林裡面隐居,甚至不知道日本早就投降這種大事呢?

原來在抗日戰争進行到戰略相持狀态時,李良田所在的部隊,被派去敵後抗日根據地保護當地百姓,日軍武器先進無惡不作,經常搶劫百姓的糧食物資,革命組織則靠着小米加步槍,用土方法自制手雷,雖然殺傷力不大,但八路軍毫不畏懼,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百姓。

好在每次與日軍作戰後,我軍都能收獲一批精良的裝備武器,沒過多久,我軍戰士的實力也漸漸地強大起來,李良田十分英勇無畏,在每次與日軍的作戰中都沖在前方,與日軍抵抗,殺敵數十人。

但1939年的一次任務中,日軍提前埋伏在我軍的行軍途中,李良田所在的隊伍反應過來後立即與日軍激戰起來,但地形不利我軍,我軍戰士傷亡慘重,好在附近的遊擊隊聽到槍聲及時前來支援,敵軍的後勤也被我軍切斷,這才成功掩護李良田等人撤退。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不幸的是,李良田在作戰時,被日軍的手榴彈擊中,腿部和手部被炸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部隊中的醫療物資并不齊全,不利于李良田養傷,無奈之下,李良田隻得離開部隊回家養傷。

開始時李良田一直待在雲南,希望能等自己養好傷後再回到戰場,可惜的是,李良田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就算治好以後也會有後遺症,上戰場是不可能了的,才34歲的李良田,因為突然的一次襲擊被迫離開了軍隊,但李良田的一腔熱血并沒有是以消失。

他回到了相對比較安穩的老家安居下來,一邊養傷一邊向村子裡躲避戰亂的外來人打聽消息,隻是在戰亂年代又怎麼會有永遠的和平呢?戰火很快就波及到了雲南,李良田生活的小村莊也不安甯了,村子裡的人擔心受到日軍的折磨,都紛紛逃向大山深處。

但李良田并沒有跟着村民一起逃亡,他拿出自制的手榴彈,準備與日軍同歸于盡,但同村的一個人勸下了李良田,還背着李良田往大山裡跑,好在雲南大山地形複雜,日本人不識路一直在亂竄,是以兩人并沒有遇到日軍,還跟上了大部隊逃到了深山裡。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随後不久,日本為摧毀我軍陣地,派出大量轟炸機往山地投放炸彈,李良田原本生活的村莊附近的山頭基本都被夷為平地,李良田和村民們所在的山頭,因為隐蔽是以并沒有受到轟炸,村民們提心吊膽地聽着飛機的轟炸聲不敢冒頭。

到轟炸聲停止後,就有人商量着想出去看看,誰知因為日軍的轟炸,出山的唯一一條小路已經無法走了,村民們被困在深山裡無法離開,隻得在這裡定居下來,好在在逃難的時候,有村民帶了耕作的工具,是以并不難生活下來。

這一生活就是幾十年,曾經的青年都慢慢變老,李良田也已經八十多歲了,村子裡的人過着安定的生活,有人去世也有人出生,他們慢慢地忘記了出山的事情,安心地在這裡生活着。

隻是李良田總是會想起外面的世界,去外面看一看的想法成為了李良田的執念,他總是會想着:抗日戰争打到哪裡了?老戰友們還在嗎?

終于在李良田83歲時,兒孫們一起幫助李良田走出了深山,一出深山,李良田就看到了幾個正在耕作的農人,見到人後李良田十分激動,不顧自己的腿腳,迅速的走到一個人的身邊就敬了個軍禮,立即問:日本人打到哪裡了?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這個問題讓那個農人傻了眼,隻覺得這個老人是不是在開玩笑,另一個農人聽到後,笑着說:“日本人早就被我們趕回老家了。”

聽到這句話,李良田控制不住的喜極而泣,高興地說:“那就好那就好。”

農人們都覺得十分奇怪,于是問李良田是從哪裡來的,李良田這才講出了自己的經曆,這也讓這些農人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原來這位奇怪的老人是位抗戰老英雄。

在得知抗日戰争勝利後,李良田立即回到了村子裡,告訴了衆人這個消息,所有村民都十分高興地走出了深山,李良田也搬到了鎮上居住。

他與家人驚訝地看着中國的變化,看着看着就笑得合不攏嘴,記者得知李良田的事迹後,紛紛前來采訪,李良田說道:“我隻後悔沒能跟着隊伍走到最後勝利的時候”,好在老人家心态好,每天都笑呵呵的,之前受過的傷也因為李良田注意休養治愈的很好,李良田也一直活到了113歲才壽終正寝。

1988年,雲南83歲老人走出深山,見人就問:現在日本人打到哪了?

李良田的故事就像是《桃花源記》中的漁人,不同的是,李良田是走出深山,漁人卻是誤入桃花林,雖然中途因傷退出了部隊,後來又一直在深山中隐居了數十年,但李良田的愛國情感是不可否認的,為抗日做出過貢獻的事情也不可否認,居安思危,我們不應忘記那段屈辱的曆史,也不該忘記那些為中國抛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