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1950年10月爆發的抗擊美國侵略和援助北韓的戰争,是新中國保衛自己和國家的一場重大戰役,也是我們國家展示國威的戰鬥。恰逢解放戰争剛剛結束,中國陸軍部隊有500萬以上的士兵,常年不斷的戰争,磨練了我們許多部隊的戰士。

每支野戰軍将軍都希望能夠去北韓戰場為國家而戰。在參戰的軍隊中,核心主力力量就是原四野官兵,他們投入了大批的戰将前往北韓。這不僅是個人的願望,而且是國家的需要。

例如,鄧華、韓先楚、梁興初、劉震四位著名将領在北韓戰場上都打出了威名。然而,奇怪的是,解放戰争中四野最強戰将之一、老一縱司令員李天佑竟然缺席了這場抗美援朝戰争。49年歸于21兵團司令員的陳明仁,同樣沒有機會率軍前往北韓。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在前線吃緊的情況下,兩位英勇的悍将為何缺陣呢?以出色的軍事能力和強大的指揮能力而聞名的李天佑和陳明仁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将身份。兩人有過一段“宿怨”,1947年,陳明仁将軍尚未起義,還在擔任東北戰場的第71軍的指揮官。

上司該部隊保衛四平城。這時,東北部隊在松花江以北經過農田改革和訓練,其部隊素質和戰鬥品質大大提高,他們推翻了被動局面,開始從防禦轉向進攻,改變了東北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1947年6月,以李天佑東野縱隊為首的10萬多人部隊進攻四平城,這是在四平的第三次戰鬥,就是第三次四平戰役。陳明仁靠三萬多人抵抗對方十萬大軍,本身李天佑充滿信心,但最後,他卻被陳明仁給打退了。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第三次攻打四平城成了東野最嚴重的失敗之一。東野李天佑東因為指揮攻城方法不當,損失了13000多人。這在1947年東北戰場上,是一次很嚴重的失敗。這是因為我們的軍事力量已經慢慢超過了東北國民黨軍。

這場戰鬥之後,李天佑遭到了野戰軍司令和軍事委員會的批評,并要求自我檢讨,李天佑将軍對這件事一直耿耿于懷。從那時起,他就将陳明仁視為敵人,一直想報仇。然而,在陳明仁被南京方面從東北戰場上調派走後不久。

李天佑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并在一年之内率軍征服了四平城,卻再也沒有機會與陳明仁對峙,也是以感到很郁悶。1949年8月,陳明仁在長沙帶領部隊起義,後來将其改為四野建制。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換句話說,兩個曾經的“死敵”現在竟然是同一陣營的戰友,此時,解放戰争已經臨近結束,第二年在北韓戰場上又爆發了戰鬥,兩位将軍都想參與這次作戰,特别是陳明仁将軍,多次向上級提出請求,希望盡快指派自己前往北韓戰場。

陳明仁以前雖然是國民黨軍隊的将領,但軍事委員會對這件事并不忌諱,與其出身相同的曾澤生和董其武便是如此。他們兩個人在北韓戰場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抗拒美國侵略和援助南韓的戰争中,陳明仁和李天佑都沒能前往北韓。

因為他們共同執行了軍事委員會指定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即鎮壓廣西省土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廣西的匪患現象最為嚴重,是以我們不得不派遣許多部隊來清剿這些匪徒。與其他省相比,廣西有其特殊性。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國民黨軍隊中最強大的地方派系“李白”桂軍最初在廣西省成立,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在該地區建立了廣泛的民兵訓練體系。第一是,有超過五十萬人都是半軍事人員,他們長期以來被軍閥集團灌輸思想并進行軍事訓練。

第二是解放戰争是由北向南進行得,到1949年底,許多武裝部隊被擊敗,逃到大陸南部的深山中。在地理上,廣西自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陳明仁的第二十一軍團并不是第一個被派往廣西的部隊。

李天佑将軍是第十三軍團的副司令員,率先帶領軍隊與廣西的土匪作戰。由于在鎮壓匪徒初期人民解放軍的慷慨政策下,抓到的土匪頭目并不一定會被槍決,大多都會被放走。但是在廣西匪徒又很猖獗,是以剿匪總體進展并不順利。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為了加快對土匪的鎮壓,軍事委員會派出了陳明仁将軍率領第53軍前往廣西,兩名著名的将軍在廣西并肩作戰。兩人相遇後笑着談論了幾年前在四平的戰鬥。英雄相惜,兩人緊緊握住了對方的手,毛主席為廣西這兩個将軍的聯盟感到非常欣慰。相信他們一定能徹底掃除廣西的匪徒。

55年上将中,有兩位名将曾是“死對頭”:為什麼都沒去北韓戰場?

結語:事實證明,李天佑和陳明仁不僅成功完成了鎮壓匪徒的重要任務,在兩年之内共同消滅了廣西數十萬的匪徒、間諜和流寇。在戰鬥中不再計較往事,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盡管兩位著名将軍未能參加抵抗美國和援助北韓的戰争,但他們合作鎮壓土匪和兩人人際關系的轉變成為一段佳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