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秦朝末年,從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天下義軍四起,風雲變幻。在各路義軍的聯合打擊下,秦朝滅亡,後來,劉邦憑借知人善任、善于納谏,彙集了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天下英才,最終在垓下大敗西楚霸王項羽,實作了國家統一,建立了西漢王朝。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在當時群雄并起的時代,劉邦能夠笑傲群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人才争鬥戰的勝利。劉邦身邊的謀臣武将個個出力,在西漢王朝的建立過程中都展現了個人風采,張良、韓信、蕭何等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在劉邦的這些群臣中,其實還有有一個人很特别,這個人既不像運籌帷幄的張良、陳平,也不像攻城掠地的韓信、曹參,這個人就是郦食其。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郦食其六十多歲才追随劉邦,而且出生貧賤,早年為了謀生做了一個看門人,但是雖然貧賤卻愛好讀書,而且常常口出狂言,對于項梁等人都十分鄙視。但是郦食其卻劉邦十分看重,認為他是一個能成大事之人,于是主動讓别人引見,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出山。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郦食其在第一次見到劉邦時,并非像一般的求職者那樣唯唯諾諾,而是一開始就頂撞劉邦,讓劉邦對其刮目相看。郦食其在見到劉邦時,劉邦以為郦食其還是和别的迂腐儒生一樣,坐着讓兩個侍女為自己洗腳,對其甚是傲慢,結果郦食其直接怼劉老三:“你怎麼如此不懂禮貌,這樣對待長者?”劉邦看到郦食其和别的儒生還真不一樣,趕緊以禮相待。

郦食其果然沒讓劉邦失望,他對劉邦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并告訴劉邦要進入鹹陽,首先就是要拿下陳留,補充軍備和糧食。郦食其自告奮勇,告訴劉邦拿下陳留根本不用強攻,而是拼自己的“三寸必爛之舌”就可以做到。郦食其的遊說功夫的确了得,但是陳留縣令因為懼怕秦律的嚴苛而一直搖擺不定。

郦食其眼看時間不等人,隻得當機立斷,将陳留縣令在睡夢中殺死,陳留守軍群龍無首,隻得開城投降。郦食其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陳留,可以說是有膽有識,幫助劉邦一下子提升了實力,也從此盛名四起,成為劉邦身邊最為重要的說客。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在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争中,郦食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令韓信率軍攻打齊國,但是韓信卻一直按兵不動。這讓劉邦打算滅掉齊國之後,率軍全力合圍項羽的計劃難以實作。劉邦正在擔憂之際,郦食其毛遂自薦,告訴劉邦自己可以勸說齊王投降,不用浪費一兵一卒。

到達齊國之後,郦食其果然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齊王田廣,齊國準備舉國投降劉邦。似乎,一切都如郦食其的預料在發展。如果齊國投降,那麼郦食其将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縱橫家,僅憑一張嘴就拿下了齊國70座城池,真正做到了“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不過,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在齊王打算宴請郦食其,雙方正式約定投降事宜的時候,意外發生了。郦食其讓人送信給韓信,告訴韓信齊王已經同意投降,讓其退兵。韓信看到信件之後,也準備馬上退兵,齊王見此情景,也自然接觸了警戒。而此時韓信的謀士蒯通,卻建議不能撤兵,而應該趁齊國放松警惕攻打齊國。

韓信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成就自己的功勞,否則郦食其一旦成功,韓信在漢軍中的地位将不保;另一方面,不能成就郦食其的曠世奇功,而且齊王會因為漢軍的背信棄義,一定會大怒殺了郦食其,到時候,死無對證,漢王也就隻能認可韓信的伐齊之功。

韓信權衡利弊,的确覺得蒯通的建議很好,于是,率軍發動了對齊國的突然襲擊,齊軍果然大敗,而齊王也深感憤怒和驚恐。齊王認為郦食其和韓信是聯合起來欺騙自己,把自己當猴耍,郦食其面對此種情境也是百口莫辯,于是,令人将郦食其抓起來,直接烹殺了。

劉邦帳下的說客,狂妄怼劉邦,單憑一張嘴拿下70城,最後卻被烹死

劉邦手下最厲害的說客郦食其就這樣被韓信給坑死了。事後,劉邦雖然十分痛心,但是因為當時正是與項羽争奪天下的關鍵時候,還得仰仗韓信,是以也沒說什麼,隻是賜封郦食其的兒子為高粱候。韓信在後來劉邦取得天下之後,也被呂後所杖殺,也算是一種因果報應。郦食其60多歲追随劉邦,65歲被烹殺,可以說在曆史上出場的時間并不多,但是其卻也給曆史留下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