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邂逅别樣的文化風尚!昆明盤龍區提質公共文化服務

到C86·山茶坊璞玉書店開啟一段閱讀之旅、去聞一多公園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的豐富内涵……城市公共文化共享空間是美好生活的載體,也是心靈休憩的精神家園。近年來,昆明市盤龍區把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融入全區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型和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建設的大局中,以“創新發展、集聚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為主線,着力把文化創意産業打造成為重要支柱性産業,建構全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排頭兵和“文化+”融合發展的示範區,做優公共文化服務。

邂逅别樣的文化風尚!昆明盤龍區提質公共文化服務

盤龍區提質公共文化服務

讓閱讀流淌在生活之中

紅磚房、清水混凝土、鋼結構穹頂……走進C86山茶坊,古樸的工業風格與現代化文藝氣息碰撞出别樣的韻味。

坐落一樓的璞玉書店由人文社科綜合館、璞玉兒童館、繪本借閱館及好奇心小劇場四個場館組成,目前共有35萬品種、8萬餘冊書籍,公益藏書量8千餘冊。該書店負責人介紹說,團隊擁有56位專業的選書人(含專職/顧問與兼職),以不同的學業、職業背景,多元的視覺讓璞玉的書籍廣博而精準;同時為璞玉提供書籍選品、空間營運、讀者知識服務等,希望閱讀,能像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進入到昆明城市家庭中。

時代在改變,人擷取知識的方式、需求也在改變,閱讀、還能以什麼樣的形式與姿态再出現,使閱讀不止于字裡行間的沉浸,也流動在城市日常生活中。

璞玉書店通過活動和文化交流,将優質資源引流到昆明。截至目前,共舉辦活動400餘場,且90%為活動作者首次來昆。以書為媒實作西南讀者與國内外優質活動與文化資源的連結,孕育昆明這座西南城市的閱讀文化與城市品格,探索城市閱讀的無限可能。

邂逅别樣的文化風尚!昆明盤龍區提質公共文化服務

穿越時空觸摸紅色文化脈絡

文化長廊中再現西南聯大的烽火硝煙史、免費上演的劇目吸引了一批批的觀衆、創意十足的物件承載着紀念與相思……在聞一多公園中,紅色文化以親民化的方式融入市井生活之中,串聯起曆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活。

“文物活化利用是思考最多的問題”。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滿足轄區群衆的閱讀需求,盤龍區以共享空間為平台,注入常态化的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讓曆史文化空間發揮其傳承曆史記憶、集聚城市人氣、鑄造文旅辨別、宣傳展示的內建作用,增進市民、遊客對盤龍曆史文化的認知感、認同感、體驗感、親近感。

近年來,先後打造“紅潮文化社群·聞一多曆史陳列館公共文化共享空間”、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并聯合雲南省文化館打造雲南首批“城市文化空間”暨雲南省文化館美育社會分館等9個公共文化共享空間。通過整合非遺體驗課以及相關優質文旅企業創新産品,引入公共文化共享空間,建設圖書館分館,活化空間、賦能空間,更精準地服務群衆,讓老百姓能近距離地觸摸曆史,體驗文化藝術魅力,打通公共文化的“最美一公裡”。

聞一多曆史陳列館,以共享空間為平台,注入常态化的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讓曆史文化空間發揮其傳承曆史記憶、集聚城市人氣、鑄造文旅辨別、宣傳展示內建的作用,增進市民遊客對盤龍曆史文化的認知感、認同感、體驗感、親近感,形成了有溫度、有故事、有内涵的盤龍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

整體空間由曆史長廊、文創産品區、圖書閱讀服務區、非遺體驗區和休閑區構成。

“曆史長廊”呈一條弧形,長廊上介紹西南聯大時期曆史事件。公共文化空間裡的文創産品多結合了當地曆史,有印着西南聯大時期著名人物的手機殼、馬克杯,有聞一多、朱自清等的人物塑像,還有各式各樣的瓦貓、陶瓷器。

雲南網記者 王瓊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