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湖廣會館:沉澱城市曆史文化基因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

清晨,薄霧散開,記者遠觀臨江而起的重慶湖廣會館,它挺拔、威嚴、熠熠生輝。這座會館在城市流轉中走出了時間,向一代又一代人講述堅毅勇敢的移民故事,身上雕刻着曆史的質感紋路。

重慶湖廣會館:沉澱城市曆史文化基因

館内講解員講解“湖廣填四川” 陽昀希/攝

湖廣會館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道光二十六年擴建。由于曆史原因,湖廣會館同大多數建築命運一樣,多次遭受自然及人為破壞,房屋損毀嚴重。眼前看到的修飾一新的湖廣會館,是本世紀初經過全國一流的文物施工隊伍修複的。

“嘿咻嘿咻,移民們互相攙扶着,翻越高山、跨過大河,一步一步地走,向着目的地靠近。有些人倒在了黎明前,但他們卻在我們的心中永生。剩下的人靠着堅毅和頑強來到了這片貧瘠的土壤,開始他們的耕耘和建設。”會館講解員向記者描述當時“湖廣填四川”移民行進途中的情形。

當記者置身于館内現代化的展呈中,馬上就能身臨其境于曆史畫面中。“我們希望通過現代化的展陳,讓國小三年級以上的人都能看懂‘湖廣填四川’,明白建立城市之初的艱辛,甚至不通過講解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重慶湖廣會館博物館館長楊路說道。

如今的湖廣會館,實質上是一個移民文化博物館。農耕民族的移民是很悲壯的,他們會抱着自己祖先的牌位,甚至把親人的骸骨攜帶遷徙。他們必須很妥帖地去安放這些東西,是以會館往往承擔了公共祠堂的功能。

往裡走,威嚴的禹王宮聳立在眼前。以往會館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酬神、祭祀,到今天酬神祭祀已經變成了一種傳統禮儀文化活動。會館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禹王祭祀”,希望通過這個過程将傳統道德水準内化于年輕人心中,成為城市古典禮儀的一個标杆,進而引導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會館内搭建了一個戲台,戲台的對面擺放着十餘張方桌和長木凳,這便是吃“講茶”的地方。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重慶,因為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肯定會導緻分歧,但通過吃“講茶”(即喝茶議事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能求同存異。

戲台的牆垣上能看見一些精美的浮雕,這些浮雕也生動地向觀看者講述着移民的故事。楊路告訴記者“最初修複這個遺址的時候,住在這裡的人要是取一塊木匾、浮雕走,政府是管不住的。但是大家什麼也沒拿,将這個建築完好無損的儲存了下來。”可見人們對于文物的愛惜和對曆史的敬畏,會館内的每一處的留存都十分珍貴。

湖廣會館不僅是一處建築,更是一條聯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它形成了重慶城市最基礎的文化底蘊。為了“讓文物活在當下”,會館進行了許多創新,如舉辦青年民謠歌會。“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把民謠歌會做到了線上,吸引了一兩萬人線上觀看。我們甚至在禹王宮做過一場電音派對,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楊路告訴記者,會館還舉辦了一些成人禮、婚禮、開學禮,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繼續使用這座會館,而不是和它漸行漸遠。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宏,陽昀希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