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庆湖广会馆:沉淀城市历史文化基因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

清晨,薄雾散开,记者远观临江而起的重庆湖广会馆,它挺拔、威严、熠熠生辉。这座会馆在城市流转中走出了时间,向一代又一代人讲述坚毅勇敢的移民故事,身上雕刻着历史的质感纹路。

重庆湖广会馆:沉淀城市历史文化基因

馆内讲解员讲解“湖广填四川” 阳昀希/摄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道光二十六年扩建。由于历史原因,湖广会馆同大多数建筑命运一样,多次遭受自然及人为破坏,房屋损毁严重。眼前看到的修饰一新的湖广会馆,是本世纪初经过全国一流的文物施工队伍修复的。

“嘿咻嘿咻,移民们相互搀扶着,翻越高山、跨过大河,一步一步地走,向着目的地靠近。有些人倒在了黎明前,但他们却在我们的心中永生。剩下的人靠着坚毅和顽强来到了这片贫瘠的土壤,开始他们的耕耘和建设。”会馆讲解员向记者描述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行进途中的情形。

当记者置身于馆内现代化的展呈中,马上就能身临其境于历史画面中。“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化的展陈,让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人都能看懂‘湖广填四川’,明白建立城市之初的艰辛,甚至不通过讲解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重庆湖广会馆博物馆馆长杨路说道。

如今的湖广会馆,实质上是一个移民文化博物馆。农耕民族的移民是很悲壮的,他们会抱着自己祖先的牌位,甚至把亲人的骸骨携带迁徙。他们必须很妥帖地去安放这些东西,因此会馆往往承担了公共祠堂的功能。

往里走,威严的禹王宫耸立在眼前。以往会馆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酬神、祭祀,到今天酬神祭祀已经变成了一种传统礼仪文化活动。会馆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禹王祭祀”,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将传统道德水准内化于年轻人心中,成为城市古典礼仪的一个标杆,从而引导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会馆内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的对面摆放着十余张方桌和长木凳,这便是吃“讲茶”的地方。五湖四海的人来到重庆,因为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肯定会导致分歧,但通过吃“讲茶”(即喝茶议事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能求同存异。

戏台的墙垣上能看见一些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也生动地向观看者讲述着移民的故事。杨路告诉记者“最初修复这个遗址的时候,住在这里的人要是取一块木匾、浮雕走,政府是管不住的。但是大家什么也没拿,将这个建筑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可见人们对于文物的爱惜和对历史的敬畏,会馆内的每一处的留存都十分珍贵。

湖广会馆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一条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它形成了重庆城市最基础的文化底蕴。为了“让文物活在当下”,会馆进行了许多创新,如举办青年民谣歌会。“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把民谣歌会做到了线上,吸引了一两万人在线观看。我们甚至在禹王宫做过一场电音派对,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杨路告诉记者,会馆还举办了一些成人礼、婚礼、开学礼,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继续使用这座会馆,而不是和它渐行渐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宏,阳昀希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