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中醫教你如何養藏陽氣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藏精”就是貯藏陰精。精在中醫裡指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根本。冬季是養精蓄銳、斂陰護陽的季節,是以,在冬季順應天地之道斂陰護陽,來年才能有足夠的正氣去抵禦外邪,避免生病。冬天養藏,應該從精神、飲食、起居、活動及用藥等方面進行。

情緒宜清靜淡泊《黃帝内經》有雲:“精神内守,病安從來?”“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髒不受邪矣。”所謂“心藏神,腎藏精”,過度勞心費神,則會消散腎精,不利于冬藏。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中醫教你如何養藏陽氣

冬季應養心藏神,形與神俱,宜保持情緒的清靜淡

泊,如果過度興奮與激動或悲傷、動怒,則陽氣外浮,易引起人體疾病。

飲食需有節

後天之精來源于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如果飲食不加節制,損傷脾胃,則後天之精的貯藏亦會受到影響。是以,要做到食飲有節,應少食辛辣,久食辛辣食物會耗陽傷陰。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機,可以進行食補,但要“因地制宜”。冬季北方天氣相對寒冷,進補宜溫熱,可選擇羊肉;南方氣候溫和,進補忌溫熱,應以清補為主,可選擇鴨、魚等。冬季亦可多食黑色食物以補腎,同時注意不要過食西瓜等非時令之品,防止物候不相應而對人體有所損傷。

起居注意保護陽氣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天寒地凍,人體陽氣容易被寒邪所傷,是以在冬季應當注意保護陽氣,早睡晚起,養氣固精。睡覺可使陽氣歸根,歸根即是藏精,早卧可以使陽氣更好地閉藏,等到有日光時晚起則可避免寒邪傷及人體

陽氣,同時可養陰氣以固精。過度勞累、過度熬夜,會大大損傷陽氣,傷氣血,而精血同源,人體氣血不足則會調動腎精來提供動力,這樣會損傷人體之根本。

保護人體陽氣還要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是脖頸、腰腹、腳和腳踝。做好脖頸保暖是為了預防風邪的入侵。而腳及腳踝離心髒較遠,陽氣到達緩慢,陰氣聚集,最易受到寒氣侵襲。另一方面也要切記,頸項、腳踝等處衣物應松緊适中,以免過緊妨礙經絡氣血運作而生病。

生活起居方面,還應注意,不可“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房事要節制有度,不妄耗腎精。

運動不宜劇烈

冬季氣候寒冷,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尤其要避免揮汗如雨的劇烈運動。揮汗如雨會耗氣傷津,幹擾陽氣的閉藏,傷及人體津液。尤其是體質差、氣血虛弱的人,劇烈運動會更加損耗人體氣血津液,使身體更加虛弱。同時,過度運動使陽氣外浮,也會造成收藏不足。

建議選擇輕緩柔和的運動進行保健,比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瑜伽等。

可借助藥物養精護腎

冬三月,由腎主時。冬天養精,即是護腎。冬天可用藥物來補腎,進而調節人體陰陽的平衡。

古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可選擇性質溫和的膏方進行補益,但注意要根據體質的寒熱虛實辨證選擇。也可選擇艾灸,用艾條的溫通作用,促進人體陽氣的生成,提升身體對外界環境及氣候變化的适應能力。

總之,冬季養生主要是順應大自然的養藏之道。冬天精氣養藏得好,來年陽氣充足、生發有力,則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河南省中醫院 劉培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