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繪畫講究一種意境,可能很多畫友們欣賞它們的時候都能從内心裡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内涵性,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欣賞古畫的時候,都需要放大了來欣賞的原因之一。
意境是構成繪畫的靈魂,一旦一張古畫失去了這一種靈魂,那麼就缺少了解讀的意義。

一張清代高俨的作品,描繪了當時的一種生活場景,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古人生活場景,會是怎麼樣的?
高俨的這一張作品描繪的妙在繪畫非常的細緻入微,真實地還原了當時文化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心境。
這一張作品講的是高俨參加同鄉友人梁近義母親的生日宴,而且作品之中也明确了這一點,繪畫這一張作品,也是為了祝福兄弟母親黃氏的81歲大壽。
首先從出發點來講,古人見友人送的禮物就非常的雅,送字畫,而且是自己親自繪畫的。
細看這一張作品,圖中所繪畫的是當時為新會六湖峰實景。整個作品就是來了一處遠山景象,估計也是高俨當時的一種寫生創作。
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高俨的筆墨配合,當時很多研究者表示如果不是他為作品有落款,恐怕還會有人以為這是宋人的繪畫。作品的落筆相當地沉着,尤其是繪畫的細節非常妙,遠近景的配合用淡墨與濃墨區分,而近景的山石也是刻畫得超細緻。
可見古人對于繪畫的認真程度有多高了,每一筆都是構成一張作品的重要元素,哪怕作品再怎麼繁複,也仍舊還是可以感受到作品之中獨有的風景魅力。
而且高俨的創作的時候墨色也是極富層次感,就拿作品之中山間的小屋與樹木來做一個對比,各有千秋,而且繪畫的層次非常明顯。
整個這一張作品渾厚森秀,真心佩服高俨的繪畫技巧與對風景的領悟能力。
網友留言:佩服古人對山水意境的感悟,現代人恐怕沒有做得到的吧,如此的透徹和貼切的領悟能力,也隻有古人能做到了。
據說這一張作品估價超過580萬,在很多人看來,别說580萬,放到現在恐怕也是無價之寶。最重要的就是這一種繪畫技巧,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