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引言:合資闆塊長安福特這樣過去的“利潤奶牛”,近年來自顧不暇,高端電動智能化賽道,又注定是一項極其“燒錢”的大工程。錢從哪裡來?自己單幹風險很大,不如多拉幾個實力強勁的夥伴一起造!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判斷和信念,十年内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這也是我對阿維塔的期許。”

從前上司和老搭檔張寶林手中,接過帥印已有一年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長安的“新四化”轉型改造,開始換擋提速!

含着金湯匙出生,阿維塔劍指世界級品牌

前不久阿維塔的品牌釋出會上。

盡管親臨現場登台亮相的是譚本宏,但作為老譚的上司兼阿維塔背後第一大股東長安汽車的掌門人,老朱難掩内心的激動之情,以視訊祝福的方式公開表達了其對阿維塔的如此期許。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

是的你沒聽錯,世界級的中國品牌,性格向來耿直的老朱沒有掖着藏着。

這就好比,對于自家的孩子學業寄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清華北大你可以的”,一個道理。

将心比心,老朱這樣提要求和抱期望,沒有毛病,誰還不希望自家的“娃”出人頭地、有個大好前程!

況且阿維塔這個“新生兒”,的确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背靠長安+華為+甯德時代等多位有錢有本事的“父母和叔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點不可謂不高,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有何不可?!

事實上,對于借助“新四化”百年未有之産業大變革時代,培育出世界級的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品牌這件事,朱華榮是異常笃定的。

前些年他還在擔任長安汽車總裁的時候,就不止一次公開作出過類似判斷。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本宏

隻是這幾年下來,長安在新能源領域的動作給外界的印象,更多的像是在“台底下謀篇布局和蟄伏”,諸如阿維塔這樣的全新高端定位品牌,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曾浮出水面。

如今,一波幾折也好好事多磨也罷,從長安+蔚來,到長安+華為+甯德時代,籌備良久的阿維塔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老朱的激動之情和高要求和期許,不難了解,也不可厚非。

巨大争議下,阿維塔前景幾何

隻是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

即便一切看起來都“潛力大大”的阿維塔,從上個月首款車型阿維塔11亮相釋出以來,業界内外對其議論聲不絕于耳、且兩極分化明顯褒貶不一。

樂逗汽車注意到,圍繞阿維塔的這些“争議點”,總體不外乎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其一、品牌及産品本身這個次元;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比如說阿維塔這個名字,無論是中文名還是英文名Avatar,都比較生澀難記,甚至跟美國大片《阿凡達》的名字太過接近。

而近些年來“新國潮”風靡,不少汽車品牌都開始流行取“中文名”,且越接地氣越靈!

然後阿維塔11這款車,有說造型設計不好看、甚至“醜”……

對此,筆者的态度是“沒啥好糾結的”,首先名字就是個名字,聽多了聽習慣了就好。

況且阿維塔這三個字,無論是看着還是聽着,好像也還行,不說有多麼高大上吧,至少不土不難聽。

至于阿維塔11這款車的造型設計,目前來看外形的确有些“與衆不同”,整體有一絲未來感,從前到後線條相對比較“圓潤”,多了一絲動感與優雅,但缺少了幾分犀利。

個人以為,相較于長安旗下CS75PLUS為代表的“明日座駕”設計風格,阿維塔11這種設計風能夠迎合的消費群體面,會窄很多。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當然畢竟是高端定位,普羅大衆消費者能不能欣賞得了,似乎也沒那麼重要。退一步講,真要長得太“随大流”缺乏自己的個性,我倒會覺得是一種缺憾。

我們得清楚地意識到,盡管阿維塔目前來看更多的依舊還是長安在操盤(尤其整車傳統的研發制造層面),但阿維塔終究≠長安。也不應該等于,不然就少點意思了。

對于長安而言,阿維塔本身就是在既有的體系下和之外,進行一種新的大膽的嘗試和探索,是以最直覺也最淺層的造型設計風格上,自然也要跟長安旗下産品做出足夠的差異化。

你看看隔壁的沙龍汽車機甲龍,那造型設計風格,跟長城旗下現有品牌和産品,簡直天差地别,更是“閃瞎眼”。

是以阿維塔11的造型設計好不好看,見仁見智無需多言,我個人以為還是很有自己的品牌調性與個性的。

至于其他諸如700公裡續航、4秒級動力、200千瓦以上的快充,以及400tops算力,不能說絕對“頂尖”吧,但組合在一起也絕對稱得上“能打”。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畢竟阿維塔的品牌定位是主打“輕奢智能情感”牌,一味地搞技術和裝備堆砌式的“軍備競賽”,不是它該有的追求。

其二、長安+華為+甯德時代三方協同合作這個次元;

老實說,相較于上面這個品牌及産品本身次元方面,個人并不是十分感興趣,産品都還沒有上市傳遞,價格也不知道,品牌力怎麼樣綜合“品價比”如何,目前無法下定論。

相比之下,阿維塔身上所展現的這種多方“聯合造車”的模式和思路,是否可行以及實戰中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反倒是非常“稀罕”和值得業界内外深思的。

一如業界一部分人士質疑的那樣,所謂的三家通力合作大幹一場,最終會是虛大于實還是實大于虛呢?

老話講的好,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名義上是1+1+1大機率>3,但細看CHN這個高大上的合作項目,除了長安目前來看算是比較專一和投入的,華為和甯德時代都妥妥的“海王”型隊友。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此前在華為高調給小康股份旗下的賽力斯SF5站台,樂逗汽車就曾表達過類似擔憂,“華為是個筐,賽力斯們來了都可以裝”。

事實上,這幾年嘴上說“不造車”的華為,相繼牽手了北汽、廣汽、小康、長安等諸多主機廠,不同程度地滲入到了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

華為“晶片”和作業系統受到打壓,近兩年手機、電腦能銷量承受極大下行壓力,向智能電動車領域進軍的急切心情,業界皆知。

華為高調“聯姻”小康賽力斯等種種舉動,姿态和“賣相”更是重新整理大夥兒的認知。

和華為的“饑不擇食”相對應,甯德時代的“海王”形象已然更加的深入人心,誰買他們家電池誰就可以跟他“好”。

截至目前,跟甯德時代建立起深度合作關系的主機廠,從國内到國外一籮筐,很多還與“甯王”單獨建立了動力電池合資公司和工廠。

是以或許名義上來看,華為和甯德時代這次在長安的合資合作項目上,貌似是最認真和投入的,實則真不見得。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阿維塔核心高管天團

商場嘛,更多時候還不是一個“利”字當先。

話糙理不糙,長安很難有把握和底氣說服大夥兒,“華為和甯德這兩個海王跟我是最鐵的,我們仨的合作深度和廣度無人能及”……

樂逗觀察:

坦率地講,一如此前在《阿維塔姗姗來遲,長安進軍高端電動車賽道穩字當先》一文中,我們明确地表達過以下觀點:

“視窗還沒關閉不假,但時間就是生命,先人一步的先發優勢不容小觑;

戰略遲疑、求穩選擇聯合造車模式的長安,在高端電動智能化賽道的預備賽上,的确慢了半拍。”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阿維塔前身是長安蔚來合作項目

歸根結底,包括樂逗汽車在内,有不少業界同行及吃瓜群衆,相較于多方合力“聯合造車”搞出的這個阿維塔,我們其實更加的好奇和期待,長安自身的新能源高端品牌何時現身?!

要知道,作為自主強企、甚至一度當過“自主一哥”的長安,近年來無論是品牌聲勢和銷量,放在一衆自主品牌裡面(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那也都算得上拔尖的。

那麼多旗鼓相當、甚至綜合實力不如長安的友商,都相繼另起爐竈搞出了自己全新的高端品牌,吉利、長城們甚至還相繼搞出了燃油高端和電動高端多個新品牌,長安不至于啊!

當然,從了解長安和朱華榮董事長的角度。

長安雖說是央企兵裝集團旗下的大型國有車企集團,看起來很強大很Strong,但仔細來看旗下各版塊的組成和表現,的确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家底豐厚實力爆棚。

過去長期充當“利潤奶牛”的長安福特,從2017年到現在跌跌不休,體量從當年的逼近百萬輛,一路潰縮到了二十萬輛的水準。

長安馬自達向來小衆定位,日子過得隻能說不溫不火。

阿維塔借勢華為甯德時代,長安新能源何時能雄起?

長安過去的“利潤奶牛”長安福特近年來水逆

至于近年來勢頭大好的自主機闆塊,盡管銷量一路高漲但綜合起來更多的也隻是“薄利多銷”。

一句話,長安的合資闆塊利潤貢獻度越來越糟,地主家也沒有太多的“餘糧”。

關注長安的人大都有所了解,前些年張寶林時代就大搞特搞的“香格裡拉計劃”計劃、“北鬥天樞”計劃,以及“萬人研發隊伍”建設等大工程,都耗資不菲……

而高端電動智能化賽道,又注定是一項極其“燒錢”的大工程,錢從哪裡來?

這些現實因素疊加在一起,或多或少的束縛了朱華榮們的手腳。

幻想起來容易,真刀實槍地去投入和砸錢幹,并不簡單。

風險很大,最終的結果還不一定能夠殺出重圍“值回票價”,還是多拉上幾個實力強大的隊友,大家一起“造”來的踏實穩健。

一如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本宏所言:

“汽車産業注定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在這條賽道上,阿維塔将扮演一個長期主義者,保持好奇、探索未知、擁抱變化。”

前路漫漫,多方合力“聯合造車”的阿維塔,能不能成,一起拭目以待和祝福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