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中國火藥與火器的制造與使用技術西傳後,引起了西方火器研究者與火器史學家們極大的興趣。他們或在實踐上制造适用于西方的火器,或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創見,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但也有一些西方火器史研究者,提出了這樣或那樣經不起推敲的“火藥發明說”,其中比較有名的要數“希臘火”與“海之火”。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一、“希臘火”并不是早期火藥

“希臘火”(GreekFire)是一種不含硝的燃燒劑,西方一些火器史研究者說它是早期火藥,這是沒有根據的。

1、“希臘火”的由來及其使用

“希臘火”最初是由阿拉伯人創制的,後又經過希臘人改制而成,又稱“野火”(WildFire),在公元前5-4世紀被用于作戰,持續使用達1000多年之久,在東西方的一些國家中都曾使用過,是火藥發明前所用的一種主要火攻器具。

“希臘火”的配方甚多而鮮為人知。公元前350年,希臘戰術家泰克梯科斯曾記下了一個配方,其成分有硫黃、瀝青、松脂等引火物及麻屑等易燃物。

經過希臘人改進後的“希臘火”,又反傳到阿拉伯和印度。據說印度人在公元前326年,曾經用“希臘火”有效地抗擊了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在位)的進攻。

歐洲戰場上使用“希臘火”較早記載的有公元前424年大流姆的攻防戰、公元前304年羅得島的攻防戰。

在11-13世紀歐洲十字軍東侵阿拉伯時,雙方在作戰中都曾把“希臘火”作為火攻器具。但是,經過人們的考證,當時所用“希臘火”的主要成分有蜜脂、硫黃、木草、獸脂、松香、石腦油、瀝青、粉狀金屬物等,唯獨沒有硝。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2、對“希臘火”性質的誤傳

最早把“希臘火”說成是火器的人,是意大利的瓦爾圖(1413-1482年),他在1450年撰寫的《兵法十二卷》中,提到了占拜庭皇帝列奧六世(866-912年)在位時,曾指令其士兵用一種“投火器”反擊敵人,并稱這種“投火器”就是火藥箭。但是,此時的歐洲人還不知道硝這種物質,更不可能使用火藥箭了。是以,瓦爾圖的說法,不過是将一般的“投火器”誤傳為火藥箭罷了。

時至11-20世紀,西方有些學者還在他們的著作中,認為拜占庭人使用的“希臘火”是經過改進了的、用火箭射出去的火器。如法國的東方學者拉努和炮兵上校法韋、法國的化學史學家厄費、法國的麥西爾、英國的埃利斯等,都有這種看法。

蘇聯學者費裡德高茲否定了這種看法,他認為:“希臘火”還不是類似火藥的混合物,因為在它的成分内不含硝酸鉀。發現硝酸鉀的不是拜占庭人,也不是埃及人,可能性最大的是從中國人或阿拉伯人處學來的。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又據瓊維爾所著《聖路易王的曆史》說,直到歐洲十字軍第七次東侵時(1248-1254年),阿拉伯人才使用含硝的“希臘火”,用帶長尾羽翼的箭,射向敵陣,其威力遠大于不含硝的“希臘火”,隻見飛行的箭如火龍經空,似閃電疾飛,火光照耀,變黑夜為白晝,十字軍終于被擊退。

既然阿拉伯人在13世紀中葉才使用含硝的“希臘火”,而此時的中國,不但已有使用火藥與火器的200多年曆史,而且已把初級火器發展到了管形火器的階段。由此可見,連含硝的“希臘火”都算不上早期火藥,那麼不含硝的“希臘火”就更不是早期火藥了。

西方學者把“希臘火”說成是早期火藥的另一個根據,便是托名希臘人馬哥于公元8-9世紀寫成的《焚敵火攻書》,書中列有一些火藥配方。但是經過學者們多年的研究,從下列幾個方面否定了這種說法。

其一,所謂希臘人馬哥并非真有其人,而是一個托名;其二,該書并非ー人一時之作,而是由一些阿拉伯人相繼增補而成;其三,該書寫成于公元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而不是8—9世紀。

至此,關于“希臘火”是早期火藥的說法,已經失去了立足之地。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二、“海之火”不是早期火藥

同“希臘火”相類似的另一種煙火劑是“海之火”(SeaFire或WetFire)。

1、“海之火”的由來及使用

“海之火”與“希臘火”不同,“希臘火”在東西方的一些國家中都有使用,是一種用于投擲的煙火劑;而“海之火”隻有希臘人知道,并未向東方流傳,是一種用于海戰的、以虹吸管噴射的煙火劑。

“海之火”最早出現于公元670-680年之間,比“希臘火”要晚一千多年。據泰法尼斯的《年代記》(811-815年)中記載,公元673年,有個出生在叙利亞的技術人員凱林尼科斯,從西裡西亞的海略波利斯逃到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把“海之火”的秘方獻給了拜占庭的皇帝康斯坦丁四世(648-685年)。

其時,君士坦丁堡正遭到阿拉伯軍隊的進攻,拜占庭當時也正苦于無退敵之利器。“海之火”恰如天賜一把神劍,受到特別的重視。673-677年的五年間,阿拉伯軍隊對該城進行海陸夾擊。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而一面背陸,全城軍民以頑強的固守面使阿拉伯軍隊頓兵于堅城之下,并伺機予以反擊。戰機終于到來,拜占庭帝國的艦隊在西吉庫斯島附近水域,用“海之火”大敗阿拉伯艦隊,解了君士坦丁堡之圍。716-718年,阿拉伯艦隊再度進攻該城,被拜占庭艦隊的“海之火”焚毀1800餘艘戰船,僅有6艘得以逃脫。公元941年和1043年,俄羅斯艦隊曾兩次進攻該城,都被拜占庭艦隊用“海之火”打敗。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2、“海之火”的特點

從作戰過程可知,“海之火”是海戰中具有強烈燃燒威力的燃燒劑,用噴射裝置噴至敵船,燃燒時烈火件随濃煙與聲響,使敵船沒有撲滅手段而難以防禦。

正因如此,是以拜占庭帝國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所有關于“海之火”的配方、制造技術、發射裝置的構造等機密,隻有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和凱林尼科斯家人知道。其他人尤其是阿拉伯人都絕對被置于秘密之外,若有人洩露秘密,便要受到嚴懲。拜占庭帝國滅亡之後、“海之火”也就随之灰飛煙滅了。

盡管如此,關于“海之火”噴射裝置的構造概況,也并非滴水不漏,自9世紀末至10世紀初,拜占庭皇帝列奧六世在他所著的《戰術學》中,還是被露了有關噴射裝置的蛛絲馬迹。書中指出:“海之火”采用一種虹吸管噴出,管身用鋼制造,置于船首,可将火焰噴向上下左右各方。士兵則手持發明的小手筒,從鐵盾後面将火噴出。

“火藥發明說”的謠傳:“希臘火”與“海之火”究竟是不是火藥?

由此可見,這種裝置實際上是一種手提式唧筒,即從虹吸管中利用唧筒内的壓縮空氣,将液态火噴出。在斯凱裡的拜占庭希臘文手稿中,刊有一幅拜占庭戰船與阿拉伯戰船進行海戰的示意圖。圖中畫有一個手持噴火筒的拜占庭士兵,向阿拉伯戰船上噴射“海之火”,形象地反映了當時海戰的場景。

多少年來,歐洲人曾多次試圖解開“海之火”之謎。18世紀,英國文物學家格羅斯(1731--1791年)在其所著《軍事文物中,考證出“海之火”的組成物質隻有硫黃、瀝青和石油。19世紀,英國皇家炮兵上校海姆在其所著的《火炮起源》中,認為:“海之火”的主要成分是瀝青、硫黃、石腦油、樹脂、生石灰、油、蠟和木炭等物,系流體混合物、而沒有硝。由此可見,“海之火”同“希臘火”一樣,都不是早期火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