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後人趕盡殺絕了

成語“兔死狗烹”和“鳥盡弓藏”是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演化而來,這句話起源于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後一朝滅吳之後的事情,範蠡和文種都是越國的大臣,跟随戰敗後的越王勾踐不離不棄,隻可惜勾踐滅吳稱霸後,志得意滿,範蠡看出自己不能以複國功臣的身份久留,是以已經功成名就的範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于鄉野村間,通過自己的智慧成為巨富。可惜文種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質,當初範蠡勸他離開之時,他無法相信勾踐會加害于他,隻猶豫了些,結果被勾踐賜死。

由此可見,統治者大多都是心性涼薄之人,當他們打江山之時,無論文臣武将對于他們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或許他們當時會感激不盡,銘記于心,但時間一久,這種情緒就會逐漸消散,對于他們的奔走效勞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尤其成為了真正的上位者,也就是開國皇帝,這時他們就不會将原來的部下看作是可以出生入死的兄弟了,因為皇帝隻有一個,他們需要鞏固皇權,鞏固自己的地位,這樣一來,諸位開國功臣顯然會影響到皇帝的權力,是以每位皇帝都會在建國不久後進行清算,殺掉一部分功臣。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後人趕盡殺絕了

但享受過權力所帶來的巨大好處的人怎麼會甘願将權力交出去呢?況且這權力是他們應得的,他們曾經出生入死,曾經流血受傷,在這樣的心思下,幾乎沒有人願意舍棄地位和權力。這時就需要皇帝動心思了,軟硬兼施,必須要将權力收回到手中,有些皇帝的手段太過明顯強硬,迫害開國功臣,進而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個薄情殘忍的名聲,比如幾乎屠殺了所有開國功臣的朱元璋。當然也有皇帝留下了美名,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幾乎沒有流血事件,被視為寬和的典範,時常被後世人所稱道。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幾乎将曾經擁立他有功的武将都貶了,此後兵權也沒有再授給其他人,因為趙匡胤知道手握重兵的武将人會有多麼大的影響力,畢竟戰功赫赫的他就是仗着兵權才有了“陳橋兵變”,嬴得衆人支援,輕而易舉地當上皇帝,是以當上皇帝的趙匡胤一直在提防武将,才有了宋朝一直施行的“重文輕武”政策。趙匡胤以為将所有的威脅都清除掉了,自己的皇位以後就穩了,但他還是漏掉了一個人,就是這漏掉的一個人日後奪取了他的江山。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後人趕盡殺絕了

建隆二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進階将領留下來喝酒,在這次的酒宴中,趙匡胤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先是感激自己的江山是靠着他們打下來的,又是表明他當這個皇帝也不容易,當初被強逼着黃袍加身,如今看來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趙匡胤的這句話可讓一衆大将聽得心慌不已,他們已經敏銳地察覺到皇上的疑心,皇上這是在警告他們,于是諸位大将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皇上給一條明路。于是這宋太祖開始了真正的勸告,他便說在家享樂的日子不好嗎?榮華富貴,美女歌舞,兒孫滿堂。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也都明白了,原來皇上這是讓他們卸甲歸田,此時趙匡胤已經控制了中央禁軍,他們沒有反抗的可能。

第二天,這些大将便上書稱自己抱恙,要回到老家頤養天年,于是趙匡胤就将他們安排回了地方任職,做個地方上的官員。這麼一來,趙匡胤就收回了兵權,但百密一疏,他漏掉了一個人,讓這個人的野心漸漸膨脹,最終危及了他自身以及他的後代子孫。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後人趕盡殺絕了

趙匡胤隻顧着收回異姓人手中的兵權,卻忘了自家人,比如他的弟弟趙光義,而且趙匡胤還一直在加強弟弟的權勢,最終趙光義的地位列于宰相之上,由此看來趙匡胤對于趙光義可是沒有一點的防備之心,但這就讓趙光義有機可趁了。開寶九年,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第二天清晨,就傳來趙匡胤忽然駕崩的噩耗,緊接着晉王趙光義立馬即位,是為宋太宗。

可趙匡胤是有兒子的,為何他要将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呢?根據趙光義的說法,趙匡胤生前曾與杜太後說過,若是他死,那麼皇位就傳給他的弟弟趙光義,可問題這個遺言并未被世人所知,直到趙匡胤死後,趙光義憑借這個理由即位,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遺書的真實性了,是以一直有猜測說是趙光義謀害趙匡胤。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漏掉一人,此人将他後人趕盡殺絕了

當初趙匡胤漏掉了弟弟趙光義,是以才有了他日後的離奇死亡,性命和江山都被弟弟奪走了,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家賊難防,内亂的威脅遠甚于外亂,因為離皇位越近,人性的貪婪展現得就越淋漓盡緻,也就越危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