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秦漢時期,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尤其是漢武帝在位期間,曾多次與匈奴發動戰争。在漫長的漢匈戰争史上,湧現了衆多抗擊匈奴的著名将領,霍去病就是其中一位。

冠軍侯霍去病多次率領漢軍深入漠北、大破匈奴,17歲便因戰功拜将封侯,與衛青并稱為帝國雙璧。霍去病抗擊匈奴時所取得的功績令後人震撼,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也是大漢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這樣的一位少年将軍,據說在帶兵打仗時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辛苦。這究竟是真是假,如若此事為真,為什麼他手下的士兵從不嘩變呢?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霍去病劇照

《史記》、《漢書》中記載,并無霍去病毆打士兵的記載,但是,他确實有值得受人非議的地方。史書中記載,霍去病每次率兵出征時,漢武帝都會為他準備充足的生活用品和作戰裝備,待到返程之日,那些沒有吃完的米和肉,霍去病又會下令讓士兵丢掉,但是士兵中明明還有未曾吃飽飯的人;有時候霍去病在塞外帶兵打仗,士兵們缺乏糧食萎靡不振,霍去病卻要在那裡踢球玩樂。至于霍去病毆打士兵一事,正史中并未記載,極有可能是編造的流言蜚語,而非事實。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霍去病雕像

不過顯然,霍去病并不是如韓信一般“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大将,愛兵如子也從來不是霍去病的标簽。這就令人十分奇怪,霍去病畢竟是帶兵打仗的将軍,除了有指揮、謀略以外,一場戰争想要獲勝最需要的就是人力、士卒,霍去病為何如此不愛惜士兵,從來不體恤他們的辛苦?他手底下的這些士兵為什麼不嘩變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第一: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專寵”極高,士卒自然不敢不聽令于霍去病。《史記》記載,霍去病18歲時就成了漢武帝身邊的天子侍中,自此以後,漢武帝對于霍去病的喜愛要遠勝于大将軍衛青。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霍去病每次出戰,漢武帝都要給他最精壯的士卒、兵馬;他去世以後,漢武帝又下令讓他陪葬茂陵,并在他的目前修建了馬踏匈奴等石刻,以此來表彰他的顯赫功績;他出葬之日,那些歸降的匈奴身披黑衣黑甲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去世以後,就連他的兒子都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打算将他的幼子培養成将軍。能夠受到皇帝如此恩寵之人,那些軍中的無名士卒自然得罪不起,敢在霍去病手下造反,就等同于與皇帝為敵,正因如此,士兵們才不敢嘩變。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漢武帝劇照

第二:霍去病少年得志,他英勇果武、兇狠頑強,沖着他的這份勇猛,手下士兵也不敢嘩變。霍去病每次帶兵打仗,都是沖殺在前,甚至趕孤軍長驅直入匈奴陣營。

但是,他并不是一個隻有義氣之勇的匹夫,他與匈奴打過的無數硬仗、惡仗,都取得了勝利,也足以顯示出他的勇猛不羁。在這樣的将軍手下有叛變之心,無異于自尋死路,是以那些士卒,甯願在霍去病手下多吃點虧,也不願意因反抗将軍而喪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霍去病的身份其實與士兵的關聯并不密切。霍去病之是以能夠在十幾歲就進入軍隊并屢立戰功,除了他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之外,也與其身份有密切的關系。因為,霍去病是漢武帝最為重視的外戚成員之一,也就是說,作為皇帝的親戚,而且是皇帝最為寵信的一名親戚,霍去病的地位是極高的,他跟普通的士兵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霍去病像

而且,霍去病因其赫赫戰功和卓越的軍事天賦,在士兵中擁有崇高的聲望,也能夠在諸多将軍中擁有極高的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霍去病與士兵們的關聯就很密切。作為一個統帥數萬甚至數十萬軍隊的大将,霍去病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更沒有精力去接觸他麾下數以萬計的士兵。

是以,姑且不論霍去病毆打士兵和不體恤士兵的傳言是否真假,即便是真的,幾名士兵被毆打顯然也遠不足以讓軍隊嘩變。更何況,作為一支軍隊,無論士兵還是将軍們,追求的必然是勝利和功名利祿,而這一切,恰恰是霍去病能夠給予的。

霍去病真的曾毆打士兵,不體恤将士辛苦嗎?士兵們為何不嘩變?

漢朝地圖

作為最具天賦的少年将領之一,霍去病在短暫的軍事生涯中立下了無數戰功,而每一個戰功,都會給其麾下的将士們帶來豐厚的收益。霍去病麾下也成為大漢軍隊中封侯最多的軍隊。就憑這一點,即便是霍去病對于士兵們有些苛刻,士兵們也隻會忍受這些缺點,僅僅的跟随這位常勝将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