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座陵墓的挖掘,成了我國考古界的恥辱,給了整個曆史學界教訓

曆史就是過去的事情,我們很難抓住時間,永遠都是追尋時間留下的痕迹,而考古就是在追尋時間的痕迹,古代陵墓裡面出土的随葬物品以及棺木都可以證明那段曆史的真實存在,可以說陵墓就是鑒證曆史的最重要的物證,很多曆史的考證都是靠着陵墓而被證明的,但是有一座陵墓的挖掘卻被稱為是整個中國考古界的恥辱,這個到底是哪座陵墓呢?

這座陵墓的挖掘,成了我國考古界的恥辱,給了整個曆史學界教訓

這座陵墓就是明定陵,也就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曆史學家吳晗郭沫若等人對定陵進行了科研發掘,最開始他們本來是打算挖掘長陵,也就是永樂皇帝的陵墓的,但是遭到了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反對,後來還是覺得決定挖掘明定陵了,在經過将近一年多的挖掘,定陵的入口終于被打開了,這些曆史學家都非常開心,因為這座陵墓的打開,預示着會出土很多明朝的文物,很多的曆史謎題也會迎刃而解,但是當時我們對于古物的儲存和修複技術都不過關,對于這種大型陵墓的發掘,連發達國家都感到頭疼,在我們國家這更是一個大問題了。

這座陵墓的挖掘,成了我國考古界的恥辱,給了整個曆史學界教訓

明定陵打開之後,也确實出土了幾千件文物,在場的曆史學家都歎為觀止,這些文物對于研究明朝萬曆年間的曆史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由于當時我國技術條件的落後,以及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出土的文物經過和空氣的接觸,很多的字畫和絲綢都化成了粉末,大批的文物都沒有被儲存下來,這都是因為當時的考古條件和考古經驗所決定的,如果是一支成熟的考古隊,擁有良好的設施,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儲存。

這座陵墓的挖掘,成了我國考古界的恥辱,給了整個曆史學界教訓

而更加可惡的是因為當時特殊的曆史背景,很多原本儲存完整的文物在後續階段遭到了人為的損壞,很多文物被随意的丢棄在院子裡面,無人管理,就連萬曆的棺材闆都被村民們劈了當柴火。後來國家不再主動對古代陵墓進行挖掘,都是保護性挖掘,這些也都是因為明定陵的考古失敗得來的經驗。

這座陵墓的挖掘,成了我國考古界的恥辱,給了整個曆史學界教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