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了兩年的疫情加速了汽車行業的整合和電動化、數字化轉型的步伐,而在這場汽車行業大變革裡,傳統車企對這場變革的行動顯得十分重要。
「悅·家宴」是寶馬集團每年定期舉辦的媒體年會,在這場家宴上,與所有人共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現在還記得去年年初,在悅·家宴上見到身穿唐裝的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這次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改為了線上「雲聚會」,依然幹貨滿滿。
以中國為家的寶馬
面對中國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飛速發展,以及龐大且極具潛力的中國汽車市場,寶馬早早就意識到「深耕中國」的重要性。
目前寶馬集團在中國擁有超過 2.5 萬名員工,在華晨寶馬沈陽生産基地擁有超過 2.1 萬名員工。
寶馬集團在中國建成了德國之外最大研發體系,團隊人數超過 1650 人,包括約 600 名軟體開發人員:
成立最早的北京研發中心主要負責車輛工程、測試和認證,還擁有德國之外唯一「使用者體驗研究所」;
上海研發中心側重于數字産品、軟體開發以及與當地數字生态系統和創新圈的連結;
上海還有一支 BMW Group DesignWorks 設計團隊,細微體察年輕一代客戶的審美和需求;
沈陽研發中心專注于本土電動車開發和國産車型量産後的研發工作。
在軟體研發方面:
2019 年,寶馬在北京成立了領悅數字公司,專注于創造無縫連接配接的客戶數字旅程。
2021 年,寶馬與南京誠邁合作,成立寶馬誠邁合資公司,利用中國本土軟體力量深耕車載軟體開發。
在生産與銷售方面:
華晨寶馬沈陽生産基地是寶馬集團全球生産網絡中規模最大的生産基地,擁有大東和鐵西兩座整車廠、一座動力總成工廠以及一個研發中心,每周約有 1.3 萬輛寶馬車型在沈陽下線。
今年 1-10 月,華晨寶馬産量達到 56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17%,産值達 1784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8%。2022 年,寶馬集團将在沈陽和張家港迎來三座全新或更新的新工廠開業。
截至 2020 年底,華晨寶馬在全國的本土供應商已達到 400 家,其中遼甯供應商達 101 家、沈陽供應商達 77 家,本土采購金額高達 550 億元人民币,其中近 60%在沈陽。
并且寶馬集團還在不斷擴大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目前已經擁有了 600+家經銷商網點。2021 年前三季度,寶馬集團共向全球傳遞超過 193 萬輛汽車,其中向中國傳遞約 67 萬輛。
也就是說,寶馬集團每三輛汽車就有一輛傳遞給中國客戶。
推進「 三個方向 」中國戰略
在寶馬集團的中國戰略更新中,将沿着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三個方向堅定轉型。
電動化
雖然中國市場并不是全球電動化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但是面對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提升、電動化發展推進等等原因,中國絕對是全球汽車産業最關注的市場。
與自主品牌不同,寶馬作為一個全球化車企,消費群體的多樣性與消費市場的多元化,很難為單一市場打造專屬車型。但寶馬既然釋出了「中國優先」戰略,那就意味着與全球保持戰略協同的同時,面對中國市場還要擁有足夠的獨立性,尤其在産品概念階段就要充分考慮中國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
寶馬将通過 BMW i 家族加快寶馬電動出行征程。
2017 年,華晨寶馬于中國在豪華汽車品牌中第一個建立動力電池中心,2020 年完成二期工程,至今累計生産動力電池超 10 萬台。
BMW iX3 純電動 SAV 就是由華晨寶馬沈陽生産基地生産并銷往全球。今年前 11 個月, BMW iX3 在中國市場售出 1.7 萬輛,首個完整銷售年預計銷量可達 2 萬輛。
在 2022 年,寶馬集團将為中國使用者呈現 5 款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了今年剛剛上市的創新 BMW iX、将于明年正式上市的創新 BMW i4 以及将在沈陽生産的純電動 BMW 3 系。
前不久,BMW i7 的原型車已經在位于瑞典阿爾耶普盧格的寶馬集團冬季測試中心進行了冰雪測試。作為一款全新車型,BMW i7 首次将 BMW 品牌大型豪華旗艦轎車的豪華、舒适與純電驅動系統完美融合。
根據寶馬集團的規劃,到 2023 年底,寶馬集團将在中國市場提供 13 款純電動産品。
同時,寶馬還在持續強化與國内電池企業、能源公司和高科技企業的合作,提升自身在電動車研發、生産和服務方面的綜合實力。截至 2021 年底,BMW 聯網的公共充電樁将達 36 萬根,包括約 15 萬根直流快充樁。
數字化
寶馬集團在中國的數字化創新涵蓋研發、生産、車輛智能化和數字化服務等所有相關領域。
在今年年中,寶馬集團宣布對全球超 130 萬輛 BMW 汽車通過 OTA 的方式将 iDrive 7.0 車機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其中在中國市場的車型超過 36 萬輛。在中國市場,此次 OTA 更新對本土化車載輕應用生态「騰訊小場景」以及一些自動駕駛輔助方面都進行了新增與優化。這也是寶馬集團在數字化發展中,面向中國市場的獨立性所做出的努力。
基于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從創新 BMW iX 和創新 BMW i4 開始,BMW 作業系統 8.0 開始正式上車。
除了汽車數字化,寶馬的銷售及服務也在逐漸實作數字化轉型。
由領悅和寶馬研發部門共同開發的 MY BMW App 已經擁有 340 萬使用者,其中月活使用者超 140 萬。在領悅的支援下,寶馬正在向全國約 600 家經銷商推廣「BMW 網絡領創項目」,通過軟硬體更新和數字化轉型優化客戶的品牌體驗。
可持續
除了電動化和數字化,寶馬更高的目标是可持續發展,以可持續的生産方式打造可持續的出行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産品要環保,工廠要可持續發展。
寶馬是第一家加入《巴黎協定》1.5 度控溫目标的德國車企,目标是到 2030 年平均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 2019 年降低 40%,并減少碳排放 2 億噸。
寶馬集團視電動化為氣候中和道路上的最大驅動力之一。但寶馬集團的可持續戰略遠不止電動車一個方面。環保不僅要展現在産品上,工廠本身更是一個巨大的「産品」。從 2020 年起,寶馬集團全球所有工廠所使用的電力都将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實際上,寶馬集團關注的是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除了從供應鍊、生産再到使用,回收利用也在寶馬集團可持續的規劃之中。
在慕尼黑車展,寶馬集團釋出了 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 100%可回收的 BMW i 循環概念車,代表了其最新的「循環設計」理念。
以已經量産的創新 BMW iX 為例,寶馬在生産中應用了水力發電,開發和生産中不再使用稀土材料,而其搭載的高壓動力電池中,二次鎳的用量已高達 50%,外殼中的二次鋁份額高達 30%。
目前,寶馬集團産品中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材料平均占比近 30%,未來計劃将其逐漸提高至 50%。
寶馬的 2025
2025 年将是寶馬戰略轉型的重要節點。
屆時,寶馬集團将釋出「新世代」車型,具備完全重新設計的 IT 和軟體架構、全新一代高性能電力驅動系統和電池、以及貫穿整個車輛生命周期的全新可持續理念。在「新世代」的開發過程中,中國市場的特定需求仍将被置于首位。
到 2025 年,寶馬集團計劃傳遞約 200 萬輛純電動汽車,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四分之一将是純電動車。預計到 2030 年,寶馬集團至少每售出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純電動車。
如果你問我:寶馬能做到嗎?
我的回答是:能。
至于為什麼,在 2019 年我曾參加了寶馬集團的小範圍科技分享會,在那場活動上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 Flag:
2021 年,寶馬計劃完成 BMW iNEXT 的量産;
2021 年,新能源車型銷量達到 100 萬輛;
在 2023 年完善其新能源産品陣列,将提供 25 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将有一半為純電動車型。
BMW iNEXT 的量産版,也就是前不久上市的創新 BMW iX。在 12 月 6 日,寶馬在慕尼黑傳遞了一輛創新 BMW iX,而這輛車正是寶馬集團傳遞的全球第 100 萬輛新能源車型。
2023 年,寶馬計劃在中國市場提供 13 款純電動車型,而目前我們已經能夠購買到或了解到的車型包括:BMW iX、BMW iX3、BMW i4、寶馬 3 系純電版、BMW i7 在内的五款車型,距離規劃已經近半,留給寶馬的時間還有兩年,對寶馬來說時間足夠。
在這個 2021 年的年末,來看 2019 年寶馬立下的 Flag,不難發現寶馬正在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最後
傳統車企巨頭如何應對行業變革?我想寶馬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國化。
中國曾經被認為是全球化品牌最重要的銷售市場,而現在中國的地位正在逐漸從底層的賣車賺錢上升至頂層的生産研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而寶馬無疑是最先讀懂中國潛力并且率先開啟布局的全球化品牌。
透過今年疫情之下這一場不一樣的「家宴」,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大象」面對未來變革所展現出的轉身速度。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對寶馬的印象可能還是「BBA 裡操控好的那一個」。但在我眼裡,寶馬在産品層面有足夠強的産品力,在研發層面有足夠強的創新力,在戰略層面有足夠高的本土化意識。
随着寶馬的發展布局一步步推進,或許 2025 年之後,再見到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時代下「全新」寶馬。
記得點選分享、贊和在看,給我充點兒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