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山好漢為何失敗?與12位好漢有關,從他們上山的一刻就注定失敗

若以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來說,施耐庵是用了七十回的筆墨來描寫各路好漢們集結的過程,雖說并非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個個都是神通廣大之人,但其中也的确有不少能人異士,比如能徒手打猛虎的武松、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能施展法術的公孫勝,甚至梁山老大哥宋江還能夠與九天玄女交流,不過很奇怪,即便是擁有這麼一幫狠人,梁山好漢們最終的結局多數都是悲劇,梁山團體土崩瓦解,為何會如此?咱們以小窺大,從梁山上的十二位好漢身上就能看出來。

梁山好漢為何失敗?與12位好漢有關,從他們上山的一刻就注定失敗

(武松、魯智深劇照)

咱就從宋江聊起吧,作為梁山第三任寨主,也是最有号召力的一位寨主,是他将各路好漢集結在一起,那麼他的這種号召力是從何而來的?答案就在“樂善好施”四字中,他沒少接濟那些有困難的好漢,以至于他名滿天下。

那麼作為一個小小的押司,他憑啥能有這麼多錢去接濟綠林好漢?甚至達到譽滿天下的程度?這絕不是一筆小錢,就連李俊、穆春這些歹人也敬佩他,可見他沒少與惡人接觸,明顯利用職權謀私了。

接着是排行第五的關勝,作為曾經的蒲東巡檢,率軍攻打梁山,能夠以一人之力對抗秦明與林沖二人,足見其實力強大,梁山好漢在他口中眼中就是“賊寇”,然而當他被梁山俘虜之後,立馬選擇了投敵。

第三位是排行第七的“霹靂火”秦明了,秦明這人就如同他這外号一樣,脾氣暴躁至極,在戰場上的确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将,然而當他全家被梁山衆人陷害至死,自己也身陷敵人手中之後,他的暴脾氣不見了,宋江施以美人計,于是他果斷投敵。

梁山好漢為何失敗?與12位好漢有關,從他們上山的一刻就注定失敗

(秦明劇照)

第四位是“雙鞭”呼延灼,他乃宋朝開國名将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世代忠良,結果他帥軍攻打梁山被徐甯的鈎鐮槍擊敗之後,又在青州被吳用設計活捉,就這麼沒了脾氣,也投了梁山。

第五位是“小旋風”柴進,與其他好漢不同,柴進這人如果低調一些的話,完全是可以安穩度過一生的,畢竟他有着“前朝皇室後裔”的身份,但這人卻選擇了作死,偏要沾染那些綠林好漢,從皇帝的視角來看,前朝皇室後裔結交天下好漢,這行為是想幹啥?他這行為完全屬于吃裡扒外。

梁山好漢為何失敗?與12位好漢有關,從他們上山的一刻就注定失敗

(張清劇照)

接下來是“雙槍将”董平和“沒羽箭”張清,這兩位分别是東平府和東昌府的守将,作為最後上梁山的猛将,他們也曾經将梁山勢力視為“賊寇”,尤其是張清,對抗梁山衆人的時候風光無限,連打十五名好漢,讓盧俊義也不敢貿然行動,隻能派人叫宋江哥哥來助陣,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輸了就投敵,董平也是一樣。

類似情況的好漢還有朱仝、雷橫、戴宗、蔡福、蔡慶,總計十二位好漢,不一一細說,他們的共同點隻要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就一定會知道,那就是曾經都有過為官的背景,同時也還有另外兩個共同點,就是在其位卻不謀其職,反而利用自己的職權去與各種“好漢”結交,為各路好漢提供“友善”,或者是與曾經被自己視為敵人的人為伍,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自然就是混亂。

梁山好漢為何失敗?與12位好漢有關,從他們上山的一刻就注定失敗

(朱仝劇照)

都說《水浒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那麼到底誰是惡人?是高俅、童貫、蔡京嗎?是牛二、蔣門神、鄭屠嗎?是田虎、王慶、方臘嗎?或許他們都算是惡人,但卻不是全部,真正的惡人應該是那些制造混亂的人。

水泊梁山這個團體到底是為何會聚集在一起?難道就是為了被招安?然後替朝廷擺平那些賊寇勢力?到頭來他們到底解決了什麼?貪官未除,百姓也沒更幸福,他們到頭來也沒弄明白他們為何要聚集在一起,因為從根源上就錯了,文中提到的這些好漢自以為是這亂世的受害者,卻沒發現自己也為這亂世添了一把火,這些人聚集在梁山,他們的結局又怎麼能不是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