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許禇是曹魏陣營中的超級猛将,而黃忠的也屬于超級猛将,但他的武藝在蜀漢五虎将中排名末位。

在許褚的戰鬥生涯中,他曾經與蜀漢五虎中的四人有過直接交鋒,但恰恰唯獨沒有與黃忠交過手。那麼如何界定許褚和黃忠兩人之間武力值的高低呢?那就得進行具體的分析。
許褚和黃忠曾經有個共同的對手,就是關羽。大家都知道,許褚與關羽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第25回的土山之戰中。關羽堅守下邳城,被夏侯惇誘出城外,關羽追擊夏侯惇二十餘裡,覺得情況不對,正欲回軍,被許褚和徐晃率兵截住歸路,
“關公奮力殺退二人”
。
黃忠與關羽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53回的長沙城之戰中。赤壁之戰後,劉備擴張地盤,南取零陵、桂陽、武陵三城。關羽請命率五百校刀手,攻取長沙城,長沙猛将黃忠奉命出戰,兩人疆場上對陣厮殺,
“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關羽回營後感歎:
“老将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
土山一役,關羽以一敵二,擊退許褚和徐晃的聯手;而長沙城一戰,關羽百餘合沒能夠擊敗黃忠,雙方旗鼓相當。以此就能說明黃忠的武藝遠勝于許褚嗎?當然不能這樣認為。
實際上,三國諸猛将的武力值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其成長期、巅峰期、衰退期和低谷。咱們就以關羽為例,從桃園結義到徐州期間,這是關羽的成長期,在這段時間,關羽斬華雄,夾攻呂布、殺管亥,平紀靈,有好幾次戰鬥都回合數挺多;而從土山之戰到千裡走單騎,是關羽的巅峰期,在這段時間關羽退許褚、徐晃,斬顔良,誅文醜,過關斬将,殺蔡陽,肅殺四方,青龍刀起,決勝往往在數合之間;赤壁之戰後,關羽進入衰退期;北征襄樊則是關羽武力值的低谷。
土山之戰,許褚和徐晃雙戰關羽,正是趕上關羽巅峰期的前夕。關羽出城被困,前有夏侯惇封鎖,後有許褚、徐晃堵截,當時的形勢極其危急,面臨的巨大壓力激發了關羽的潛力。關羽很少見地玩了一次命,“
奮力殺退二人
”。而曹操兵圍下邳時,與程昱商議下了對策:引誘關公出城來戰,然後詐敗,将關羽誘入伏擊圈圈,再以精兵截住其歸路,
“然後說之可也”
大家可以注意到,即然“
說之可也
”,說明這次戰鬥的基本原則是争取收降關羽,而不是要殺掉他,否則就應該是“
殺之可也
”。是以說土山之戰,曹操安排許褚和徐晃兩人堵截關羽,是因為隻派其中一員,是攔不住關羽。而關羽“
奮力
”要玩命,許褚和徐晃隻能選擇後退。
那麼在長沙城之戰時,關羽的武力值實際上已經開始衰退,而且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赤兔馬的速度也大不如前了。大家記得,關羽白馬坡斬顔良,有
“赤兔馬快”
的描述;關羽延津渡追砍文醜,也有
“關公馬快”
的描寫;關羽千裡走單騎,過洛陽關時與守将孟坦厮殺,“
戰不三合
”,孟坦詐敗而走,
“不想關公馬快”
,被關羽追上斬殺。
關羽長沙城戰黃忠,初戰百餘合不分勝負;次日再戰,黃忠詐敗而走,數次虛拽弓弦,關羽閃躲。如果放到白馬坡時期,關羽早就“
赤兔馬快
”追上黃忠,然後“
腦後一刀
”解決掉他了。但關羽屢屢追不上黃忠,被黃忠停馬立于吊橋邊從容取箭,一箭射中了盔纓。這說明赤兔馬已然喪失了速度優勢,黃忠打平的是一個衰退期的關羽。
由于許褚年輕,他的武力值維持得還不錯。渭橋之戰,能夠惡戰數百合與馬超鬥得旗鼓相當。而馬超曾經二十個回合就擊退了曹軍猛将張郃。
在《三國演義》的第70回中,張郃率兵攻打葭萌關,黃忠請命前去迎戰張郃,
“二馬相交,約戰二十餘合”
,嚴顔從後方偷襲,前後夾擊,張郃敗走。在與黃忠的交鋒中張郃并非是因武力不濟而落于下風,而是由于敵方的前後夾攻。
以此看來,在漢中之戰時,如果許褚有機會與黃忠對陣,許褚是占有一定優勢的。當然,黃忠确實是年老了,“
老将不以筋骨為能
”,力量、速度、反應和穩定性都不如青壯時期,若黃忠是在青壯年時代,他的武力值必然能夠全面碾壓許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