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清朝前期出現了很多權臣,如順治年間的多爾衮、康熙年間的鳌拜、雍正年間的年羹堯,乃至于乾隆年間的和珅,他們無一例外都曾權傾一時,是朝中文武官員所懼憚之人,也是他們所極力巴結和讨好之人。

他們很風光,也很得意。

不過,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權臣的下場實際上從他成為權臣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總之隻有兩個字,凄慘!

多爾衮死後原本被追尊為皇帝,可是才死了兩個月,順治緩過勁來了之後便将他打落深淵,不僅奪走了他的所有榮譽,還将他毀墓掘屍。

鳌拜被囚至死,和珅在乾隆死後不過半月也被嘉慶皇帝賜死、抄家,生前之榮辱,一夜之間全部化為了泡沫。

多爾衮、鳌拜等人之結局尚且如此,年羹堯的結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可以說年羹堯的悲劇從始至終都處于雍正皇帝的算計之中。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年羹堯是個“實力派”

既然是個權臣,那麼年羹堯便毫無疑問是一個實力派,也正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實力,才造成了他後來的悲劇。

年羹堯不是在成為權臣之後才開始得意的,他是從一開始步入仕途的時候便已經得意了,為什麼他能夠這麼得意呢?二十一歲中進士,三十而升四川巡撫,三十九而升四川總督,四十二而升川陝總督。

這份履曆的背後是皇帝對他的賞識、信任和重用,在一個皇權專制時代,皇帝的寵信可以說高于一切,哪怕你是個庸才,隻要得到了皇帝的寵信,也照樣能夠官居一品而處在萬萬人之上。

當時的年羹堯毫無疑問是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的,也正是因為康熙對他的這份信任,他才能夠在官場之上如魚得水。

他在四川巡撫任上之時,曾遭到川陝總督的彈劾,舉朝上下皆認為應當治他的罪、罷他的官,可是康熙卻動用了他作為皇帝的“一票否決權”,将所有反對年羹堯的聲音壓了下去,最後他不僅沒被罷官,反倒繼續往上爬。

康熙是皇帝,皇帝都發話不準動年羹堯了,誰還會自找沒事地去找年羹堯的麻煩?誰都看得出來,年羹堯是聖眷優隆,是簡在帝心。

康熙六十年,年羹堯以42歲之齡而升任川陝總督,轄川、陝、甘三省之地,成西陲之地不可忽視之要員。

是以說,年羹堯實實在在是個實力派,不過,他達到權力巅峰則又是在雍正即位之後。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雍正拉攏年羹堯的原因

為什麼說雍正要拉攏年羹堯呢?雍正想要坐上皇位,想要坐穩皇位,他确實不得不拉攏有年羹堯。

因為,年羹堯有實力。

康熙晚年對立儲之事一直猶豫不決,不僅導緻了胤礽兩度被廢,也導緻了諸皇子對儲君之位的觊觎和争奪,康熙也恰好想看看誰更适合接自己的班,是以在康熙的默許之下演變成了激烈的“九子奪嫡”。

雍正也是奪嫡的一個強有力的競争者,而他想要在奪嫡之争中獲得更大的勝算,那當然少不了要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勢力,這時候有實力的年羹堯自然便是雍正所想要極力拉攏的人。

雍正之是以極力拉攏年羹堯是因為年羹堯有實力,年羹堯之是以接受雍正的拉攏,原因也很簡單。

年家所在的佐領屬于雍正,而年羹堯的妹妹也正好是雍正的側福晉,有了這兩層關系,那麼他們便可以說是天然的合作夥伴,是以支援雍正奪嫡也就成了年羹堯最好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雍正拉攏年羹堯的選擇是對的,不論是想要奪嫡成功而坐上皇位也好,還是坐穩皇位也罷,他都離不開年羹堯的支援。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倘若沒有年羹堯坐鎮西北,老十四胤禵可不會那麼老實地交出兵權,胤禵領軍數年,憑什麼雍正剛剛即位變能一紙诏令召回胤禵?

原因正是在于有年羹堯的威懾。

倘若沒有年羹堯的威懾,胤禵一怒之下揮師回京,試圖通過戰争來奪取皇位的話,雍正也許不會敗,可總歸會對雍正和清朝造成不利的負面影響。

是以,雍正才會竭盡全力地拉攏年羹堯。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雍正拉攏年羹堯的“誘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政治家和政客們總結出來的不可打破的鐵律,雍正對此當然也是心知肚明。

是以,雍正想要拉攏年羹堯,那他就必須得拿出“誘餌”打動年羹堯。

年羹堯已經在官場沉浮了幾十年,雍正想靠一個“妹夫”的身份便将年羹堯綁在自己的身邊顯然是不可能的,隻有用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套住并且套牢年羹堯,年羹堯也才會成為他的支援者和效忠者。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當年多爾衮本有機會接皇太極的班,可為何後來卻突然轉而扶立福臨為帝?同樣是政治利益所緻罷了。

多爾衮想當皇帝,豪格也想,雙方僵持不下,多爾衮為了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也就轉而扶立福臨了。

對于多爾衮而言,福臨當皇帝,他自己攝政,顯然要好過讓豪格來當皇帝,是以他才會去擁立福臨。

對于年羹堯來說也是如此,雍正想要獲得他的支援,自然也免不了要給他足夠多的利益,否則的話,誰知道年羹堯會不會投靠别的皇子?

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的身份地位更上一層,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也是雍正理所應當要抛出來的的“誘餌”。

是以,胤禵在被召回京并且騰出了撫遠大将軍的位置之後,雍正轉眼便授年羹堯為撫遠大将軍,這就是雍正給年羹堯的政治回報。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年羹堯對皇權的“挑釁”

實際上,年羹堯升任撫遠大将軍隻是他從雍正手裡索取回報的開始,權力這東西,一旦沾染上了便會上瘾,幾乎不會有滿足的時候,是以他還會繼續源源不斷地向雍正索取好處,而随着他索取的好處越來越多,他也就對雍正的皇權構成了“挑釁”。

他索取的好處越多,那自然也意味着他手中的權力越大,他手中的權力越大,自然也就對皇權造成了威脅。

年羹堯支援雍正奪嫡成功,雍正當了皇帝之後,當然得給回報。

年羹堯在西北平定了叛亂,鞏固了清朝的統治和雍正的皇位,那當然也得給回報,而且連年羹堯的父親和兒子也一塊賞賜。

這下年羹堯膨脹了,人一旦膨脹了之後,就會缺少敬畏之心;缺少了敬畏之心之後,就會不斷地犯錯,并且挑釁他所不應該、也不能挑釁的人,年羹堯就是如此。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他坐鎮西北的時候,蒙古王公們和額驸去見他,必須得跪着見,不跪就見不到他。

他回京觐見雍正皇帝的途中,不論經過哪裡,地方官員上至總督、巡撫,下至縣令小官,通通得在路上跪着迎接他。

他到了京城腳下即将入城的時候,官員們不僅得為他清理路上的行人,還得像奴才一樣跪在路兩邊跪着恭迎他。

這樣的年羹堯夠風光吧?隻可惜,風光過後,等待他的隻有悲劇。

年羹堯的行為已經觸碰了皇權的底線,因為他所獲得的那份“待遇”是屬于皇帝的,他争奪原本屬于皇帝的“待遇”,威脅到了皇帝的地位,皇帝又怎麼會繼續容忍他呢?

但是,對于年羹堯的挑釁行為,雍正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内卻置之不理,甚至是在放任年羹堯的種種僭越行為。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年羹堯的結局處于雍正的算計之中

雍正之是以會放任、放縱年羹堯的挑釁和僭越,實際上是在算計年羹堯,而年羹堯對此卻不自知。

随着年羹堯權力越來越大,那麼他對雍正所産生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雍正也就越容不下他。

但是雍正又很謹慎,他知道年羹堯手握重兵,不能逼得太緊,也很難一步就将年羹堯徹底打垮,是以他必須得一步一步算計年羹堯,讓年羹堯犯下越來越多的錯誤,然後一步一步地掉到他的陷阱裡,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打得年羹堯沒有翻身的機會。

這一點,雍正倒頗有幾分朱元璋的風範,當年朱元璋想要廢除丞相制度的時候,也是用了這個辦法,一步一步地放縱和引誘胡惟庸掉進他挖的陷阱當中,然後不僅一舉除掉了胡惟庸,還順手廢除了丞相制度。

為了讓年羹堯滅亡,雍正選擇了先讓他瘋狂。

隻有瘋狂了,行事才會肆無忌憚;行事肆無忌憚了之後,才會瘋狂地犯錯;瘋狂地犯錯之後,才會到達不可饒恕的地步!

這正是雍正想要看到的結果,他就是要讓年羹堯走到那不可饒恕的一步,然後對年羹堯一擊斃命。

年羹堯呢?他還在洋洋自得,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在最後試圖挽回的時候,連拍個馬屁都成了罪過。

因為雍正已經有了足夠的借口要他的命,雍正也需要用年羹堯這樣的權臣的血去警告所有的人,别試圖挑釁皇權!

于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年羹堯成了犧牲品,成了悲劇。

年羹堯的悲劇,帝制之下的權臣,也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中的羔羊

結語

皇權講究的始終是制衡,隻有制衡才能保證皇權的穩固,而當權臣即将掙脫或者已經掙脫了制衡系統的時候,他也就離死亡不遠了。

在皇權專制的時代,臣權想要和皇權相争,臣權想要和皇權掰手腕,自古就少有成功的案例,權臣哪怕再有權,也隻是皇權圈養在牢籠之中的羔羊罷了,尤其是在一個朝代的黃金時期。

洎乎近代,袁世凱一手練出了北洋六鎮數萬威武之師,可是一旦載沣說要罷免他的官職,他不也一樣乖乖就範?

皇權雖衰敗,可是臣權想要淩駕于皇權之上,也是千難萬難之事,哪怕強如董卓、曹操,也隻能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一步。

年羹堯想要和雍正掰手腕,也就注定了他的結局必然凄慘,當然,他也隻是兩千多年臣權和皇權相争的萬千犧牲品中的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