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侵華日軍第11軍自1939年9月至1941年底,曾經三次進犯長沙,均以失敗告終,使這個城市成為戰略相持階段唯一沒有淪陷的華中重鎮。尤其是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湘省主席薛嶽運用“天爐戰法”重創日軍,史稱“長沙大捷”,盡管殲敵數字迄今仍有争論,但日寇慘敗以後狼狽逃回新牆河北岸是不争的事實。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薛嶽劇照

1942年初的長沙大捷亦使薛嶽個人的軍事生涯達到了頂峰,一時聲望在國内外可謂“如日中天”,甚至連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日記中都給予長沙大捷以積極評價。“老虎仔”薛嶽上将從軍以來原本就眼高于頂,如此更加飄飄然起來,能夠執掌兵力最雄厚的戰區,又挾赫赫戰功之威,整個民國軍界能夠降住薛嶽的,恐怕也隻有蔣某人和陳誠兩位了。

1943年底,薛嶽的老同學、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因為越級與美方溝通,被軍事委員會撤職,如此使薛嶽身邊最後一個能進行規勸的人也不在了。吳參謀長去職後,原戰區參謀處長趙子立繼任,由于資曆較淺以及并非粵軍出身,趙子立對薛嶽的影響實在有限,這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吳逸志劇照

趙子立1949年成為起義将領,根據他的回憶,薛嶽對軍事委員會“四巨頭”之中的政治部長陳誠尚能買賬,那畢竟是他的伯樂和前任,也是他得以執掌黃埔系部隊的堅強後盾。而對于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何應欽則完全不放在眼裡,後者自重慶發來的指令或者公文,如果薛嶽認為不合己意,往往會在上面直接批示“不理”、“胡說”等字樣,黃埔系二号人物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白崇禧同樣降不住薛嶽,1939年一戰長沙時白崇禧曾經代表軍委會要求第九戰區撤守衡陽,遭到薛嶽的斷然拒絕,最後竟然真的逐退了岡村甯次,薛嶽是以私下裡沒少翻其白眼。再加上兩人曆史上的恩怨,以及廣東人對廣西人的“傳統不服”,是以白崇禧的指令和公文,待遇跟何應欽基本相同。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陳誠劇照

軍令部長徐永昌那是晉綏軍出身,更指揮不動第九戰區黃埔系的驕兵悍将,按照趙子立的說法,哪怕是委員長侍從室發來的電文,薛嶽覺得不妥或者有問題的,也會批上“存”或者“待辦”然後束之高閣,足見薛嶽當時的狂妄。而一位手握重兵的将軍但凡目空一切、聽不進别人的意見時,往往就是危機來臨的前兆。

1944年4月,侵華日軍醞釀的最大軍事行動“一号作戰”(豫湘桂戰役)河南段已經打響,鬼子糾集了空前的兵力,第一戰區兵敗如山倒。但是薛嶽認為這不過是日軍在中原地區的局部行動,因為從1942年1月的長沙大捷以來,日軍已有兩年多沒有對第九戰區發動攻勢,明顯是被打怕了,是以戰端未啟,薛嶽已經嚴重輕敵。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劇照

戰區新任參謀長趙子立判斷,日軍竟然能夠在河南動用了整整一個戰車第3師團,此次攻勢必然不比尋常,提醒薛嶽湖南段也有可能燃起戰火,并且由于第九戰區許多部隊調往雲南,所餘戰力隻核算為60個團,應該預作準備并向軍委會請援。薛嶽極不耐煩:“敵軍膽怯已成事實,現在雖有風吹草動,但兵來将擋水淹土屯,我軍以不變(指其天爐戰法)應萬變,其奈長沙何”?

而重慶軍委會根據種種情況判定日軍确有縱貫南北之企圖,軍令部次長劉斐(徐永昌都懶得交流了)遂于5月14日緻電薛嶽:“敵打通平漢路後,必定向粵漢路進攻,企圖打通南北交通線,其發動之期,當在不遠,務需積極準備,勿為敵所乘,以粉碎其企圖”。然而薛嶽對桂系出身的劉斐向無好感,看完電報就丢在一邊沒有任何反應。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1944年5月23日,日寇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将率領戰鬥司令部到達嶽陽,湘北與鄂南的日軍調動異常頻繁,在各方面的情報和軍委會的嚴令下,薛嶽終于相信日軍要犯長沙。然而在召開的緊急軍事會議上,他仍然認為第四次長沙會戰與前三次沒什麼不同,隻要祭起“天爐戰法”禦敵,必定同樣取得勝利,薛嶽的輕敵和狂妄終于鑄成大錯。

鑒于來犯日軍極有可能兵力空前,趙子立的意見是退至衡陽決戰,白崇禧則來電建議九戰區主力撤至廣西境内決戰,均遭薛嶽否決。他堅持以有力部隊死守長沙并進行決戰,唯一的不同,是方先覺第10軍在衡陽整補無法調動,遂以粵系第4軍堅守“爐膛”長沙。其他各部仍遵“天爐戰法”之要旨,按第三次長沙會戰翻版模式,坐等日軍發起攻擊。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薛嶽和羅卓英

薛嶽“天爐戰法”的核心是後退決戰,即前線部隊在湘北各水系節節抵抗後,逐次轉至兩翼待機,形成以長沙為“爐膛”的反八字陣型,戰役要旨是死守長沙讓敵不得入,再以有力兵團和兩翼部隊進行反包圍進而擊敗日軍。

可惜橫山勇不是阿南惟畿,日軍此次出動的兵力也不再是三、四個師團10萬人,而是壓在一線的就達整整七個師團20多萬兵力,橫山勇也曾經用了一年時間研究薛嶽和他的天爐戰。更由于日軍由于兵力充足,不僅在中路實施快速突破,還在兩翼保持了強大的機動部隊伴随進攻,戰局遂急轉直下。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也就是說,當湘北各部隊按計劃向兩翼轉進時,立遭日軍機動部隊打擊,紛紛潰不成軍四散撤退,再無力側擊中路之敵。而日軍兩翼機動部隊超越攻擊,進而向長沙左右迂回,行進中擊破了薛嶽準備用來決戰的第20、第37、第44、第58軍以及暫2軍等部,完成了對長沙的戰術合圍,“天爐戰法”徹底失靈。

1944年6月16日傍晚,從湘江西岸趕來的日軍第34師團開始炮轟嶽麓山,由于第4軍軍長張德能部署失當和指揮不力,第4軍部隊次日淩晨陷入混亂向南潰散,日軍攻城部隊僅用三個小時就突進長沙城,前後隻用了不到一天一夜時間。從1939年就正式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薛嶽,終于兵敗長沙,黯然撤往湘東,抗戰晚節不保。

薛伯陵大捷之後日漸驕狂,“老虎仔”一意孤行兵敗長沙

繼續閱讀